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台灣之行 - 食食食同埋食

剛剛由台灣回來, 第一件記下的,當然是... 食!  (也因此特別長...)

沒多少人去台灣會不喜歡吃的.  老朽就更加當然了. 

因為係公司付款, 師兄畀錢的, 所以公家吃的都還可以, 簡單就是:

第一天:
中午- 故宮博物院的「故宮晶華」, 吃廣東式合菜和兩道宮廷菜
晚上- 五角船枝 (新派台灣菜) - 士林夜市

第二天:
中午- 九份老街自費
晚上- 大鼎活蝦 - 饒河街夜市

第三天:
中午- 高記小籠包

就咁看下去好似無咩咁, 其實一吃之下真係唔講得少!

故宮的其實是由老朽付款請同事吃的, 因為一早知道這裡不太便宜 (原來廿二人要一萬七千台幣!), 而師兄和公司公數已經出了不少, 所以我就拍心口付了今次的這餐.

吃的只是一般的「團餐」, 不過加了兩道故宮博物院展品造型的食物: 「翠玉白菜」和「多寶格點心櫃」; 你話真的好好吃又不是, 不過真的好特色.




之後像旅行團的去看了忠烈祠禮兵換班; 竟然碰上了連台灣老友也說好少見的「跌槍」. 那位衛兵就真的失禮街坊了. 台灣朋友說這個兵會被罰一天假期 - 已經是便宜了...

晚上吃的「五角船板」聲稱是新式台灣菜但似乎吃下去是不錯的, 卻是香港的廣東味.  只有醃破布子蒸魚和一味素菜做得最特色.  就在這時, 我一位台灣老友來訪, 嚇到我又嚇到同事... (詳見另文)

是日最大節目就是去士林夜市.  其實士林區已經轉了型, 不過入面有蓋的食檔倒不如外面的多人. 吃了的有...

大腸包小腸 (糯米腸包台式香腸), 大餅包小餅 (薄餅皮包香蔥脆餅底), 檸檬愛玉冰, 蚵仔煎 (吃過的都知道台式蚵仔煎是濕濕糯糯的, 和潮式的蠔烙有好大分別), 鼎邊趖 (是一款湯浸著米粉卷和肉燕/魚丸/金針等的, 清清地的用來解酒是不錯的), 魷魚羹, 還有炸旗魚排和刈包. 

那天本來是腸胃不適的, 連去到故宮博物院也要借廁所, 少了十五分鐘的參觀; 但晚上一去到夜市就鬼打都無咁精神, 連續作戰都不知幾爽! 吃完和幾位同事還行了好一會, 見到下雨才打個的回飯店去,

比較抵死係當天下午氣溫有廿八度, 我穿了冬天衫就梗係熱死啦.  不過台灣一下雨就都冷下來了.

台灣的小吃都很便宜, 便宜得像蔡瀾前輩說的「令人發笑」。幾十至一百台幣一件東西, 只是港幣十元八塊已經食到你飽晒.  而且那邊很多都是「古早味」的幾十年老店; 在香港, 要找一家小吃開了十年唔執笠都唔係容易!

飽到飛起的回酒店. 明天又來...

是九份.

2005年去過, 又是下雨的, 使人望下去更加「悲情」; 不過吃的買的卻一點也不像. 而且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在做生意, 於是又和幾位同事一起分來吃了...

魚丸伯仔 (係好煙韌的魚丸仔), 芋圓, 烤墨魚香腸, 油蔥粿 (是一大盤的清糕灑上大量炸蔥茸, 切下一片片再加上蔥茸甜醬油膏煮的醬汁吃), 還有我的至愛, 少不了的紅糟肉圓 (仲買走了六個回香港吃).

可惜是見到有潤餅 (薄餅皮捲著菜絲和香腸等) 卻開始太飽吃不下. 只有去買幾塊烏魚子和陶笛當手信, 之後又買點牛肉紙 (薄牛肉乾), 海苔鱈魚片和薑母茶, 還有李儀 (李家三房) 的一點點鳳梨酥用來向夫人「交差」 (她喜歡吃香港沒得賣的那些) 已經又夠鐘閃人.

因為天氣差, 沒有去原定的基隆拍照, 只在九份影 (其他香港人見到我又換鏡之類的, 好多人叫我幫佢地影相); 方便那晚又吃過, 而且還讓我有時間找台灣的老友.

先去的是吃活蝦, 是蝦湯胡椒蝦還有鹽酥蝦, 加上一些菜的又飽一半, 剩下一半就是留在饒河街夜市吃的.

今次吃的是: 鹽酥七里香 (哈, 係雞PET PET!), 醬烤魷魚, 炸卜肉, 最出名的胡椒餅 (比較辣, 不過肉地和蔥份量比例好好, 皮也厚薄適中), 冬瓜茶, 雞內蛋 (是一檔賣麻油手撕雞兼賣的). 

但今晚的戰鬥力似乎下降了不少, 加上感冒底的咳未清好所以吃的不太多... -.- 倒是要休息一晚後, 最後一天才再戰小籠包.

去的不是鼎泰豐, 而是另一家有分店, 也做得不錯的「高記」, 不過覺得他們的水準雖然不錯, 卻和早年吃過的鼎泰豐有點分別, 不知是否心理作用了... 反而之前去了老友介紹的永康街手抓餅就好吃得很. 但原來, 一吃完高記已經夠鐘去機場, 去不了永康街另一端吃度小月和買京兆尹甜點和醬料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