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8日星期二

新春家宴第二場之 - 李鴻章雜萃家宴熱葷

在陳榮大師傅的《入廚三十年》中, 提及了不少懷舊的菜式, 而當中也有很多是不太難製作的. 今次家宴我就選來了清朝末年名宦李鴻章「雜碎 (萃) 家宴」的菜式.

其實中國本身並無「雜碎」的食製, 只是李中堂於當年遊歷美國時在當地中餐館所進的普通菜式. 因為李中堂當年侍母至孝, 自己平常所食的不會每餐都是大魚大肉, 反而希望煮好吃的奉母, 豈料「李老母」因為捱世界太久, 竟不愛精緻菜式, 反喜歡將送菜隔夜翻煮, 所以李中堂便唯有命人將宴席先弄好, 再放涼, 又翻熱來奉母, 菜式便變得都入味得來又似「隔夜翻炒」, 因而後人便將其宴客菜式叫作「雜碎宴」, 又或者「集萃宴」.

按陳師傅所述, 雜碎宴是有八小碟, 八大碗, 四熱葷和四涼菜的. 當中有部分菜式以今天的經濟水平來說其實不太難重現.  所以老朽便將部分用作今年家宴的菜式了.

紗窗明月夜



個名就好好聽了. 原作應該是用白鴿蛋的, 因為鴿蛋有個特色, 就是一煮就會變成半透明狀, 但因為鴿蛋好吃又低膽固醇, 難求, 訂了數天都無貨, 唯有用高熱量得多的鵪鶉蛋.

其實就是竹笙扒鴿/鵪鶉蛋; 竹笙浸水洗淨後浸清水, 每四至六小時換一次水, 竹笙就會變得異常雪白, 浸過夜後切齊, 以金華火腿雞湯煨好備用; 之後用細碟 (豉油碟仔之類) 將蛋打開加入一塊芫茜一片三分鐘至僅熟, 再和竹笙一起放金腿雞湯中煨一會便成了. 女王覺得咁樣蒸隻蛋好得意所以好愛吃, 連有芫茜味都唔記得了.
石中藏龍

用了東星斑柳切橫件, 以蛋白, 少少鹽, 胡椒粉和生粉醃一會, 之後用生粉將蝦膠 (唔好自己打喇, 無咩時間, 除非一早整定) 貼上去. 

原作呢, 呢個時候會用一塊薄的冰肉 (即係肥豬肉) 貼上面之後一起炸熟, 不過一來肥肉不健康, 二來一時間比較難找, 所以我用了米網皮算了.  因為是石斑中包著蝦肉, 所以叫做 "石中藏龍".
其實四熱葷中還有一道「合桃炒蟾腿」, 是炸合桃仁拼泡油的田雞腿, 不過因為家母, 夫人和女王都不吃田雞所以作罷了.




錦繡堆金







簡單說就是蟹黃燴西蘭花了. 不過如果要好吃呢, 工序會有點繁複.

買了羔蟹約十兩左右, 請師傅代劏, 回來後, 先要生拆蟹羔用來拉一拉油 (蟹羔生拆和拉油雖然難過先蒸後拆, 但拆和拉油後的蟹羔豐香得很, 而且顏色也鎖住了鮮橙色); 這樣拆的話, 一隻十兩大蟹約會有 2-3 兩的蟹羔. 算不錯了 (今次少少意外買到一隻連蟹賣魚佬都話揀得靚的蟹, 多羔得很). 之後蒸蟹及拆其他蟹肉, 無辦法, 蟹肉呢生拆真係好困難. 而得出來的蟹肉分返開一梳一梳的;  同時西蘭花可以出一出水後 (水中下少少砂糖, 出水後即以凍水洗就可以鎖其翠綠色) 再用雞湯煨煮至稍腍身 (原作西蘭花係泡油o既但功夫比較煩而效果亦不太理想, 加上女王不愛吃太爽的西蘭花所以用湯煮), 隨即隔去湯汁.   這時先將蟹羔放下有油的砂鍋炒, 開始有香味就下蟹肉, 輕手一兜二炒後加入用少少蠔油, 水, 生粉, 糖和紹酒開成的芡, 收至稠身就可以排盤放在西蘭花上. 用羔蟹橙色加上翠綠的西蘭花便是錦繡堆金了.

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

老麥新包...


寫家宴的李鴻章菜式前見到 "突發" 的 "新聞", 所以記下先...


早幾日「麥當當」搞了個活動, 是大家在"面書" 估一下之後會出一款期間限定的包, 這是由全世界好多不同地方的麥當當出過的「特別版」包包當中選出的. 


雖然我個人幾喜歡英國有售的咖哩雜菜包 (早十年前去英國食過), 而另外又有一款韓式燒牛肉包都似乎幾好.  但官方最後決定出的係呢個日本出過, 叫做 "idaho" 的包. 香港就改左個名叫做 'mighty ranger". 其實真正 "idaho" 的意思, 係美國西北部的省 (idaho), 因為該省出名出靚薯仔, 所以又有花名 "potato state", 而 idaho fries 就係炸薯仔磚. 香港做的包今次係加塊薯餅入去足三兩牛肉包, 上鋪洋蔥絲和脆煙肉條. 牛肉下面係芝士一塊和少少甜的牛肉醬汁, 洋蔥面另有甜芥末加醬瓜碎汁.

對老麥又多少有點情意結的. 所以雖然 gourmet burger 開到成行成市我都有時會去食個老麥, 當然有時和女王都會去一下 "tum" 下佢啦.  不過今次出的包和洋蔥圈我覺得可以有不少改進的空間.

既然係賣山幾蚊個足三兩, 就唔該畀多少少誠意啦.  除煙肉夠脆和個芥末醬做得不錯外, 所有嘢都係翻炒,洋蔥包亦只軟不香, 唔夠洋蔥味. 足三兩牛肉唔多 juicy 係一向的事實, 我唔會介意. 不過下面個甜黑椒醬汁和芝士唔夾, 或者咁講, 應該改用 emmental 又或者 montery jack又或者法國式的煙燻芝士 (老麥有用過呢類的芝士架之前, 橫豎都係短期之嘛) 會好好多.

至於薯餅, 始終都係茄汁的朋友, 唔加少少係唔好食的.  所以其實佢可以加返少少同芥末一起用, 又或者改用加入醬瓜碎的 andalouse sauce (個底係白汁加茄醬和蒜茸).

呢度係 idaho potato 的官方網, 入面有o的薯仔配汁的介紹:
http://www.idahopotato.com/

講埋個洋蔥圈 - 兩個字就係 "普通".  不過吃下去比 burger king 的來得大件和鬆一點, 不過比起 triple o 的就差些.  最衰係一定要加大餐焗我飲鬼死咁大杯野飲先有得跟洋蔥圈, 實飲唔晒的.

當然, 一切都係個人意見. 我反而期待下一轉會唔會出埋其他世界各地出過的特別版...

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新春家宴第二場之 - 古法菜式

一如往年, 新春的第二場家宴是煮給我自己父母還有我的妹妹 (當然還有女王和夫人) 吃的.  不過上星期六下午無啦啦著了涼, 一病時動作都慢了.  而今次因為之前數天要去新界做義務的法律資詢服務做到晚上十點幾才由粉嶺回家 (這是這公司特色之一, 師兄和部分議員相熟所以一班律師都會輪流去幫忙, 遲點有機會再說),  根本沒時間作任何事先的準備.  所以那晚最後要差不多8點45分才開始有得食.  食八道菜後都已經差不多十一時, 加上夫人買了 Jean Paul Hevin的十隻 macaroon來做甜品, 一家人又係咁切切切 (想大家都試到味喎...). 最後食到十二點先散, 女王就更加係作晒反, 成點先訓覺啦...


今次我主要玩復古, 部分是我想整好耐的菜式, 有幾道是以前的廚書所教, 有些是見到之前提過陳榮師傅的《入廚三十年》所載的 「李鴻章接待外使什萃家宴」當中的「四熱葷」菜式.  本entry 先寫部分懷舊菜.

前菜三款:

       玫瑰燻帶子


大型的北海道帶子是刺身用的款式, 解凍後先出水一分鐘以定形和避免瀉水. 之後用老抽,麻油和蜜糖輕輕上色加味, 醃一小時後再用玫瑰花茶, 黃糖, 普洱茶, 白米和幾滴玫瑰露一起煙燻八分鐘.  (點知因為電話響, 遲了三四分鐘收煙火, 搞到糖香中有少少焦味...)

       燒雲腿


是一味好神奇的菜式, 之前試過多次做都不成功, 後來讀到李文基大師的書才知道, 雲腿要先以1:2 的濃冰糖水浸醃三天, 之後用4湯匙生粉開一隻雞蛋的比例開生粉蛋漿, 上粉後炸至外皮變脆後切薄片. 

今次也是用上了老同學班長送的新鮮金腿, 雖然傳統上叫做「燒雲腿」不過現在多數都是用華腿/金腿來做的.

唯一可惜係自己刀工未到家, 趁熱切東西時切得不夠薄, 但係味道鹹香帶點甜, 係下酒的好菜式...

   沙律黃金盞

這個是好容易的菜式. 就是什菜粒用鹽水烚好返晾水, 再混入沙律醬. 外皮是現成的雲吞皮, 用兩個炸籬夾好炸一炸已經定型可以脫殼再炸十來秒已經可以用來當個盞用了.

古法炆石斑

只是超市買回來已 "湯" 好的紅斑, 初時想斬大件再炆但原來斑皮真的好韌, 所以最後只係由腩邊破開變成一塊樣的, 上粉炸好後將事先煮好的炆料 (冬菰片, 燒肉, 炸蒜子, 火腩粒用雞湯蠔油糖稍稍炆過)一同炆煮一會 (五分鐘可矣...) 食得.



蜜糖燒汁雞髀菰西椒炒鴕柳

呢味不算是太 "古法" 的東西, 不過因為家父不吃牛所以炒個鴕鳥給他. 醃和先走一走油的方法和用牛肉差不多, 好快已經熟, 再用少少蜜糖開一些日本燒肉汁來爆炒青椒和出過水的雞髀菰, 最後下鴕鳥肉一兜二炒便成, 加幾粒芝麻好看點. 我初時怕唔夠熟所以有一半左右的鴕鳥肉泡油時間長了一點. 吃得出短時間泡油的是比較嫩滑又腍而且已經夠熟.  下次緊記了.



野菌燒雞

這款是老香港廚書「陳榮入廚三十年」介紹過的.  不過它用草菰而家母是草菰敏感的所以改用了牛肝菌, 仲香添...

春雞買回來先用老抽抹一次. 吊起吹爽後炸一下至半熟, 之後釀入切大粒的牛肝菌, 最後放入爆香薑蔥的砂鍋中, 加入生抽雞湯蠔油紹酒及糖和少少水, 炆八分鐘就已經可以了.  不過可能之前炸得不太長時間, 皮不太像「燒雞」... 但食味加入牛肝菌後係相當一流的.  (註: 初春時節找不到新解porcini的, 只有去上環「菁云」找 "Winnie the 菰" 才有急凍貨. Citysuper 買到的急凍貨都唔夠佢好.)

講住咁多先. 下次就會講另外幾味菜了.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好難的功課

問一個問題: 「樹木有時會病的, 那麼, 為什麼樹木會病?  又有何方法保護它們?」 

答就容易, 不過要用純文字以外的媒介向3 歲的女王介紹, 仲要使她可以之後回學校「教」返老師呢, 就真係相當有難度喇. 


之前已聽過不少人說過現在香港的家課不是給學生做的, 是給家長做的.  之前和女王都做過一些「親子家課」不過都係好輕量級的; 但今次要找的圖片呢, 一係就好核突 (一些壞掉的樹木和蛀樹的蟲或者真菌點都唔會好靚o卦), 一係就不能清楚地解釋.

女王學校近來是學習植物, 樹木就是當中一大項, 而上星期亦已經做了家長義工帶女王同另外的學生一起和靚女班主任去了維園觀察, 就是回來後的功課了.

最後這個週末我找來了一堆不太爛的樹, 不太大的蟲, 不太嘔心的寄生毒菌, 還有一棵乾枯得來易見又唔太乾的樹.  當然還有一隻啄木鳥和一位樹木專家檢測時的相片.  用了我幾個鐘... @@" 最後凌晨時份差不多癱倒在書房椅子上, 是女王無啦啦怪叫 (她有時凌晨會在自己房扎醒, 見無大人在旁陪睡就會大聲叫我們) 才叫醒了我...  之後還要教她邊張相打邊張相...

死喇, 而家已經咁, 遲點仲多功課以至於小學時真係不堪設想...!

2012年2月20日星期一

車氏粵菜軒

老朽好幾天沒上來, 因為公司多了新類別的工作, 同時事業上有些東西要考量一下, 而且早前接受一份小小的網上結婚雜誌訪問, 所以也用了點時間, 加上4月的新人都夠鐘入紙之餘又突然多了幾對新人想我幫手, 所以真的忙過不亦樂乎.

當然, 事業上進一步的發展, 要用不少時間, 但相信 (也希望) 繼續下去會有好成績.  所以都要用多點時間去諗.  不過這個是老朽的竇口, 所以點都會上來走一走的. 

同時地, 我仍然是幾個專業團體的法律顧問, 其中一個團體在每次開大會後都喜歡去灣仔的一家菜館吃飯, 就是車氏粵菜軒. 

這館子出名, 最先的是因為是歌星車沅沅的家人開的; 而之前只聽聞最好是焗酥皮叉燒飽, 原來他們還有不少菜式做得頗精緻, 值得一試.  可惜因為是和人家的 committee 去吃飯, 所以無機會影相拍照. 

當晚的菜式有幾款都不錯, 最記得的幾道包括魚湯浸花蛤.  除了一定有的胡椒外, 隔得很清的魚湯中還加了香芹和白蘿蔔提鮮, 清爽之餘味足, 吃後不覺得有多少味精 (起碼不覺得嗆喉).  很精彩的做法.

另外一款豉油皇煎大蝦, 和「阿翁」做法不同, 阿翁是用竹串起變成直身去乾煎的, 是一個比較老式的做法, 煎出來的蝦是直的, 而且味道比較濃, 蝦肉本身可能因為用花竹蝦的關係, 肉多卻有點「重」, 在阿翁處食一隻之後像吃了幾隻的感覺. 是一種「飽足」的食製.  但這裡的做法應該是泡油後, 已將殼開邊的大蝦身會彎起來, 部分頭部會切去方便吃, 也不用泡油 (蝦頭不處理好就泡油會有「爆蝦眼」的濺水情況). 但我懷疑他們將蝦頭也拿去煮豉油汁, 所以才會那麼鮮而又不見有蝦頭上碟, 但他們用的豉油卻是十分的輕盈, 而且隔油係完全恰到好處, 蝦有汁無油, 色淡而味足, 吃完一隻又一隻, 倒是顧不了「法律顧問」的嘉賓身份, 連 "隊" 五隻, 都想不來有無連其他人那份都吃埋.  只記得吃下去, 誇一點說, 像似係騎上了一架單車在原野上奔馳, 輾過地上的小石時有「彈彈下」的感覺, 但不會覺得阻礙, 而蝦味也沒有被搶去.  總之是就是我怎說也形容不來...

而最特別的仍然是叉燒餐包, 是用墨西哥包的那款奶酥脆皮的.  一上桌是熱得燙手又燙口.  不過真的外脆內軟.  主人家又訂了好幾碟, 吃不完我們幾位幫手的律師和嘉賓還又食拎.

當然, 食得人家茶禮就不只是飲飲食食的簡單, 開會人家的法律問題比我們幾位義工律師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看來要屈多幾餐才可以「回本」... wakaka...  XD

2012年2月6日星期一

爺爺的廚書

不說大家可能不知道, 我爺爺當年曾經當廚師, 而且是個八十年前的西廚. 

他和祖母早在八十多年前結婚, 婚前他曾在當時內地的內河船任水手, 後來婚後見行遠洋郵船收入不錯, 便去了走美國船當管房, 後來更曾在羅斯福號當候鑊 (大約是三廚), 有份接待這位二次大戰時的美國總統 (仲收左總統上船派的一支雪茄...).   自此他便愛上煮東西吃. 不過他曾經自言, 當時後生仔唔多肯學習, 大廚畀機會佢都唔識把握, 最後無在船上待到升 sou-chef (二廚) 已經走了.  係後來自己又買些廚書來自學一下, 再次燃起他煮食的熱誠.

爺爺曾當過好多不同的職業. 行船儲到錢後更曾經和人夾份開酒樓和戲院, 不過都是被騙損手離場, 後來因為他略懂英語 (咪係船上學返來囉...) 所以去了YMCA 當年的外國人宿舍做管房, 雖然人緣極佳但卻苦無成就, 他自己回想時都覺得不無可惜. 

但際遇始終不減他對烹飪的興趣 -- 大概我喜歡煮東西吃都是由他「隔代遺傳」使然吧! 我知道他因為祖母不喜歡吃他煮的新菜式 (可能太古怪了), 有時他會找個得閒的時間躲在家後門樓梯位, 開個火水爐就煮將起來, 自得其樂.  在我細細個時, 他也會帶我去屋外的馬路邊, 那兒有棵大樹和一些石壆, 兩爺孫 (後來加入了我妹妹) 就會一邊食他做的餅呀, 唔知咩古怪包呀, 香腸呀咁, 一邊數車仔, 也一邊講下當時完全聽不明的做人道理...

我上個月意外地在書店碰上了香港數十年前一位大廚寫的專欄廚書《陳榮入廚三十年》. 看得津津有味, 之後記起曾經見過祖父一些廚書, 是教西餐的. 有小部份散失了. 卻在我那喜歡儲東西的父親手上留下了不少.  我便央老爸找來給我.

又畀佢找到喎~!



拿上手, 聞到的是樟腦的氣味, 看到的是數十年前的字句, 例如「沙律」 (SALAD) 當年譯作「洒辣」, 「市祖」原來是 "Stew" (燴煮); 另一本是全英文的, 八十年前識多少英文已經好勁, 成本書都係查字典後的解說.  還有一本是教煮不同形式的咖啡的.  當中有不少現在好少見到, 但如果上WIKI 可以找到的外國菜式, 連「西多士」的做法也是正宗法國那款 (即是要用軟包 brioche 索晒牛奶才加蛋煎, 而不是現在香港式的純蛋漿炸).  心想如果爺爺當年學晒的話, 在當年開一間小的西餐廳真的不愁沒外國人來幫襯...


不過, 際遇就是這樣. 爺爺雖然說不上有成就, 卻是個大好人, 為人設想的程度是難以令人想像的 (例如我們一家當年住在地下那層, 他會將舊雨傘拿出去屋門外叫其他住戶如果無帶傘的話隨便用, 又會主動幫送貨到樓上的人開門, 如果樓上無人仲有代收服務). 

或者, 這是人心不古, 又或者, 我學不懂廚書的所有菜式; 但當我翻開爺爺廚書的一刻, 我就看到他在不遠處生個火自己煮食, 一邊數車仔和講道理, 又一邊叫人隨便用他的雨傘...

2012年2月3日星期五

2012新春家宴第一場

新年的首場家宴, 和去年一樣是宴請老友大俠的.  今年他太太要上班, 只他自己來拜年和探女王.  不過女王就好乖巧, 知道大俠識舞獅又識功夫, 就想問他點樣可以舞獅, 所以和他好快已經玩得熟絡了.

今年煮的時間不太多, 只是之前一晚做點預備的洗切功夫; 所以做的都不是太花巧的東西:


雛鳳還巢  (玉堂手撕花彫雞) 

聽名字已知道, 本意是一道新娘回門 (回娘家) 的菜式, 用一般醃法加入多點的花雕去醃雞肉 (雞髀), 蒸10分鐘脫生 (不要全熟, 除非想當全冷盤食法) 之後起肉, 手撕出一條條肉來.  其他作料包括手切甘荀絲和手切西芹絲, 西芹先放涼的雞湯中浸半天入味. 之後排出如下面的巢型, 中間加上煎蛋皮絲 (懶的話可以買日式超市的現成蛋絲) 和雞肉, 砌起之後可以當涼拌, 而因為女王不太吃生和硬的菜類, 所以砌好後包上微波保鮮紙再合蒸三分鐘使西芹變軟身. 

食法是像新加坡和馬來華人近年復興客家新年菜式的「撈起」. 因為已用雞湯和花雕去入底味, 無需要一定加入醬汁才撈的.  新正頭又好食又好意頭又好玩.


麒麟鮑片

更簡單的菜式, 就是: 1) 隔夜浸冬菰, 切斜片; 2) 之前一晚將上方的金華火腿切薄片, 用冰糖先蒸透兩次 (每次約15-20分鐘, 棄去鹹火腿水); 3) 5頭的罐頭蠔皇鮑魚, 又係打斜切片. 

將 1) 2) 3) 排好, 一起蒸 5 分鐘, 之後將鮑魚的汁加熱後淋上面即成.



乾炸二鬆 (酥炸金菰拼乾炸芋絲)

這道可是有點工夫了.

金菰之前一晚切好後和芋頭刨絲一起放在當風處吹一晚爽身和收水, 先炸芋絲, 滾油再加點凍油, 之後慢火下一半芋絲, 即時用筷子在油鑊中攪拌, 如有見芋絲黐埋的就即用筷子分開 -- 因為芋絲就算吹了一晚都好易黏貼著的. 要待炸到少少企身才可由得佢慢火炸至唔見有水泡浮起, 就可以盛起隔/吸油, 之後炸埋另一半就可以了.

金菰呢就煩少少. 可能係我功夫未到家. 最後我是逐條放入炸漿和油鑊中才讓它慢慢炸的. 因為一上炸漿就好易糊在一起了. 炸一碟金菰用了十分鐘有多...

兩款素食炸好後排個太極形上碟就食得... (不過排得唔係好靚, 因為金菰炸起太長唔似太極形)

我煮開了一小碗做西檸雞的汁料當蘸醬, 免得次次都用桔油. :)





還有一道大地魚湯灼菜心苗 就是用稀釋一點的清雞湯加入一茶匙流浮山和各大食海鮮的區域都有售的大地魚粉, 用來灼菜後加少少幼的薑絲在上面.  這道菜沒有拍照.

準備的工作不算太繁瑣, 當然老友食到咀舔舔, 仲話要佢那位煮西餐好叻的細佬 (過兩個月找我證婚的) 回請我一餐.  到時有得食的話再作報導.  ^^

2012年2月1日星期三

o係伯大尼做一日神父...

在一個月內走了兩轉伯達尼/伯大尼證婚監禮, 一般來說不是很特別的事. 始終伯大尼是個好好, 好靚, 也是一個「爭崩頭」的婚禮場所. 不過當中一場中舉行了一些比較特別的儀式, 所以倒是值得記下, 讓新人參考也好, 自己當紀錄也好.


早幾個月收到個email, 是想問有無律師懂得以天主教或基督教形式主禮的.  原來新郎是菲律賓人 (唔好以為係阿四, 佢在某大投資銀行做 head 的), 新娘是新加坡華僑不過不太懂中文, 而他們因為一些個人原因而未有去教堂行禮, 所以想以「菲律賓式」舉行天主教婚禮.

老實說, 老朽真的未試過這類婚禮, 他們說又有讀經又希望有點講道 (!) 的, 但這個正中老朽的做法, 只是他們竟然要求「可唔可以講多o的, 長o的...」呢樣呢... well, 老朽唔係神父, 講一兩分鐘不是問題, 再長的話怕人會訓著喎...!  :)  但當然, 有要求的新人, 是對自己婚禮的一種執著, 老朽知道他們緊張流程, 所以問他們會不會想在之前多開一個會議為他們 finalise 一下流程.  他們十分高興有此安排 (咁當然係因為我係「私房菜證婚律師」才可以咁做啦, 只係加三幾百就用多我成個鐘喎...). 將有關的資料全部都畀晒老朽, 連當日的其他時序都問埋我意見, 咁既然人家咁信我, 又唔係用多好多時間, 所以 "半賣半送的" 幫埋佢地手, 蝕少少當幫人算了. 

由於是外地人士, 處理的文件會比較繁複, 好在都搞得切. 不過他們有樣特別的傳統, 是中國文化會有, 但估不到他們也一樣有的, 就係 "行禮前新人不會碰面", 而因為他們是全西式禮儀, 沒有 "接新娘" 的環節. 所以行禮前新娘就一直待在自己車上 (奇怪... 不是有間新娘房的嗎?  伯大尼的實Q 話無喎... 遲點有機會幫他們一位工作的同事證婚, 真要問問先.) 而所有臨場的確認就因為新人不能碰上, 所以都要講兩次. 

他們的禮儀是全西式的, 所有姊妹都在前慢慢行.  新人希望我像神父一樣介紹他們, 先說幾句, 之後就是請雙方母親來進行「燃燭禮」 (即是由母親代表先點起兩支小蠟燭, 到禮成前再由迎人本身拎起小蠟燭去點中間的大蠟燭, 這是部分教堂, 尤其係外國還有的儀式)  再請朋友做見證 (讀經證道).  這些對於我這個前輔祭當然無難度了. 

原本新人想再加入一些民族元素例如由好友為他們戴上一條特別的圍巾之類的, 但因為需要在主禮前跪下 (咁我唔係真係神父嘛) 而作罷.


因為多了幾篇經文, 所以比較長時間, 不過都係半小時左右, 而一宣佈禮成, 第一個撲出的, 竟然是伯大尼的實Q...

「呢度係歷史建築, 唔點得火呀~!」


(後記, 我初時以為伯大尼因為星期日有聖公會的崇拜而可以點蠟燭, 但原來是沒有的, 而且當年復修後原來差點火燭所以去年年中起就不准生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