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的學品酒, 斷斷續續已經學了近十年. 但是連基本紅酒的十幾個大區都未學得晒, 更遑論幪瓶試酒 blind tasting 了.
在各位飲食前輩家中又好, 出外又好, 自己又好, "黐" o左唔少酒飲, 不過想起來, 從未試過真正的試飲 port 砵酒. 今次適逢好友翡冷翠小姐的公司舉辦 Taylor's Port 的垂直試飲, 好友叫到, 點可以唔玩埋一份?
提起翡冷翠, 她算是個幸運的人, 喜歡藝術飲食攝影, 就打著一份有得食有得影的工作, 在飲食界中翹楚之一的公司做 promotion manager; 上次提過一位老人家蒙塵, 她就是那位將漂亮的花卉相和新詩在卡上印在一起的孝順女.
說回試酒, 既然友人說是幾 casual 的, 還可以和朋友一起去, 那就即時呼朋喚友, 今次叫來的是一班大狀友好, 也包括有飲食達人在內的一班. 齊齊操去會場. 聽講還會和西班牙產地同步試新的 port 呢!
點知入到會場, 原來是這樣的陣式:
呢個, 係正式試酒和酒評人打分會的格局; 細問之下, 原來是日有一半是各地的傳媒, 我們只是因為好友, 所以獲邀, 在坐的有不少是酒評人和香港侍酒師會的大哥大姐; 初時, 有點點嚇著了; 好在慢慢大家傾開, 而且酒過三巡後, 大家都熟絡了點, 雖然格局依然, 人卻放鬆了不少.
有人會問, 砵酒都有新唔新? 無錯. 正是. 多數 port 都是不同年份溝出來的酒; 因為 port 本身就是 fortified wine, 即在基本紅酒上加上一定份量的 "糖水" 和烈酒, 經過摻合和儲存而成的酒, 所以不論味道和色澤上都會較一般紅酒為深, 濃. 點解有款這樣的酒就是歷史原因, 稍後再講.
但每隔數年 (三至四年左右), 如果酒莊見該年他們的葡萄質數高的話, 他們就會在試釀初酒之後公佈該年會有 "年份酒", 這個做法叫做 "declare", 其實日本清酒的大杜司 (杜司/氏為日本釀酒人的意思) 有時也會在有 "靚米" 之年釀年份清酒, 好多時是專門釀來比賽用. 2007年就是西班牙的好年. 所以在 2009 年初酒釀起後便在上星期 declare 了, 也入了 half bottle 來香港做試酒. (入半瓶裝的原因多少是因為酒有點 "聚合性", 愈大支酒, 愈可久放陳年; 但倒過來說, 就不適合當新酒去試飲, 所以試飲新酒的話, 最好用細支)
砵酒, 老朽自問認識不深, 而且酒經過 fortified 後, 對我來說較難真正試出大分別; 這晚試的就有 1994, 2000, 2003, 和 2007 的酒.
一般飲餐酒, 多數先飲新再飲舊, 但這次的試酒, 因為新的 port 真的較 "烈", 所以放在最後, 以免影響 "口感" (palette). 但覺就算最舊 1994 年的酒, 仲係口中有爆發力, 而且有點濃香的亞洲辛辣香草味, 其他的雖然較甜, 但也更加 "啃"; 問同步直播西班牙的釀酒家, 才知有年份的靚砵酒原來是陳夠三十年才是最佳的年份, 現在就算飲 1994 年都是嫌早! 而且一般人的思想, 就是砵酒是餐尾酒; 但正式來說, 他是餐酒, 而且開酒後的 "透氣時間" (breathing) 比紅酒要長好幾倍. 真係唔講唔知也...
是晚大家都飲到 high high 地, 大家都無用到檯面上的 spit bucket (即試酒用吐酒桶), 因為大家都覺得, 年份砵酒不易有, 更不應浪費!
最高興的是, 翡冷翠小姐在最後將開了未飲過的兩支尚未正式上市的 2007 送給我們; 更高興的是, 基中一位大狀說要答謝老朽帶他們來試酒, "的" 了老朽上山光道晚飯去也!! (翡冷翠小姐知道後直叫道 "試酒係我安排的, 點解我無得食馬會呀呀呀......?!")
(橄欖油低溫浸煮三文魚腩及浸煮原隻法國鵝肝, 山光道會所打呲廳)
***
砵酒的起源, 其實係和打仗有關; 當年英法打了場 "百年戰爭", 打打停停玩足一百年, 英國之前一直由法國輸入紅酒, 因為法國酒的水準高而且酒質穩定, 但一打仗, 茂四都唔賣畀你啦, 所以轉去西班牙搵酒; 點知原來西班牙的酒 "唔襟撞", 搭完船後酒質差得很, 想了又想, 英國佬就想起其他舊的弱酒的古法, 就是加入烈酒和糖份, 使酒質和 "骨架" 較穩定; 豈料一試之下就創造了歷史, 試出個砵酒來 (當年大概未識得用砵酒來焗生蠔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