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了 "n x 100" 咁多對新人, 因為時間和地點的關係, 大家的進場方式也有不同.
因為要 confirm 行禮的時間和 firm 埋張證書的內容, 就剛剛和一對一星期後行禮的新人傾電話, 他們想了又想, 想了幾星期也未決定如何在他們下午 5 時的婚禮進場才好. 或者在此分享一下一些我見過的, 又或者是我提議過的方式. 也當是一個 memo 讓自己日後也記得.
講得唔好聽一句, 新人點入場關個律師鬼事咩! 不過, 我就係八卦之餘, 真係希望新人可以有個自己鍾意又難忘的婚禮, 所以我寧可冒畀人話我係 "八卦律師" 的風險, 都會同新人傾埋呢樣.
大路來說, 主要當然是分 "一對新人自己入場" 或者是 "新娘入場, 新郎在台前等候" 兩大類.
而最簡單的, 亦有是沒有進場, 直接由司儀/律師請新人上台, 不過多數香港的新人都會希望有進場的環節的.
新人自己入場的話, 有時又可以考慮兄弟姊妹會不會一起在前頭進場, 又或者行前面時, 每幾步就有一對兄弟姊妹停下在兩側, 手持汽球或者花炮之類的, 待新人進場時造出一條 "路".
當然, 新人進場, 有時又會係一番的喜慶多出西式的浪漫. 正如有人會放炮, 但新娘如果自己入場, 或由父親/兄長陪同進場的話, 就不會, 也不應放花炮了. 因為, 形式上未 "禮成".
在西方, 一般傳統是沒有 "接新娘" 的環節的, 新人在結婚當天是各自去到教堂, 新郎先入去打點一切 (包括交租場錢畀神父牧師/奉獻) 新娘隨後在家人陪同下才到. 這樣就做成了新郎和神父牧師會先在教堂內祭壇側等待新娘的傳統.
以前新娘必定是在父/兄等男士長輩陪同進場的, 因為在父系社會, 一段婚姻需要有家長的 blessing (首肯) 才算是正統的. 後來不少人也覺得母親地位不亞於父親, 所以有時也見到由母親帶新娘進場的. 而且, 多數都會有一班姊妹 (不一定是一位) 陪同出出入入, 呢一項就有好多傳說, 其中最多人說的是因為千年前有隻結唔成婚的新娘化為一隻哀傷的女鬼, 時常整蠱行禮的新娘 (又唔係要攞命咁大劑o既), 所以為o左 "混淆視聽", 行禮時就會一班女仔一齊出出入入, 呢個同出門用紅傘呀, 撒米擋金雞倒有點異曲同工之妙...
到了現在, 新娘獨個進場已經是見慣了, 有時攝影師甚至會在影相時故意留些時間來拍新娘一人 "扮進場" 的片段, 因為出來的構圖其實很美.
另一方面, 曾經在一次教堂婚禮幫手做讀經, 那位頂癮神父 (網名大眼神父, 佢仲有個 blog 的; 天主教友一聽多數都知我講邊位) 話 "既然香港/中國新娘一早已經過o左門, 咁即係唔使由父親帶入來了" 可能神父係想用來安慰父親已經不在的新娘, 又或者係真都未定; 不過神父所言又的確係事實喎! 所以我此後都會畀多個意見新人參考的.
新人如果自己入場的話, 亦有多個選擇, 有時可以係兄弟姊妹一齊進場, 他們行先, 台前 (又或者沿途) 列隊, 呢個係 "喜慶" 一點的做法. 不過有新人曾經提過不希望在莊嚴的證婚前太過喜慶 feel, 想留返在成為合法夫妻後才特別的 "慶祝".
另外就仲有一種不得不提的人物: 花仔花女.
他們可以係好多 "事實" 的人, 亦可以話係全天婚禮之中, 唯一係可以 "出錯o左都無人會責怪" 的人. 因為, 小朋友大晒.
花仔, 英文名是 Ring Bearer, 就是 "持戒指人", 老朽當年幾歲人仔, 唯一一次做花仔就係拎戒指枕進場的, 好在都叫做 "幸不辱命".
現在花仔花女 "活躍" 好多, 有時真係叫極都唔聽, 不過又放心喎! 小朋友好奇, 平時幾曳幾唔聽話都好, 一到o左開始行, 多數都會怯一怯, 正經起來的. 唯一擔心係 - 唔肯行.
另一擔心係, 行到一半行返轉頭. 咁就連行禮戒指都無埋, 又或者花女 "返頭", 怕唔 "老o黎".
well, 我當時花女就係咁, 做伴娘的姨仔即刻黑黑地面拖佢返來.
不過唔使驚, 我同夫人今時今日仲好恩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