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個十分難忘的週末.
不是因為去了證婚之類, 而是因為女王入了醫院.
是一家人下午去了一位年紀相當大的親戚的家, 到達時為下午四時前, 那位親戚見天熱就切了些橙給我們. 老朽就將橙用女王御用食物剪再剪開, 女王就在人家的梳化上等食, 夫人睇住.
無啦啦夫人走去搵口水肩, 無手扶住女王, 女王就更無啦啦向前走一步, 打個筋斗跌落地, 頭先著地.
時間, 就像定格一樣, 老朽兩隻手都是橙汁, 呆了. 夫人也呆了, 卻未意識到是自己闖的禍. 女王就已經大哭起來.
不過, 過了數分鐘, 女王已經收聲; 老朽把一小塊橙肉給她, 好快就又跑又跳.
誰知這只是事件的開端.
下午五時, 回到家中開餐食奶, 食晒, 好地地. 也成功地 "嘔氣".
之後, 麻煩來了. 過了十多分鐘後 無啦啦女王開始勁喊, 連抱著也喊; 有最愛的 winnie the pooh 在也一樣喊; 這是極少見的事. 哭了好一會, 之後一下咳聲, 當時老朽抱著, 已知不妙, 嘗試打側女王, 近2安的奶連同一些之前未消化的橙肉傾瀉而出. 嘔完, 女王 & 老朽衫上都有. 要換衫.
換衫後, 女王依然好扭計, 由夫人抱著在床上休息. 豈料三分鐘後突然又嘔過, 今次嘔得仲多.
又換衫.
大家估得無錯, 幾分鐘後, 再嘔多一次; 如是者嘔了五次.
在第二次時, 我們已覺得好擔心, 始終是撼到頭部後的嘔吐, 所以都要看醫生. 不過, 老朽已經夠晒鐘起程去證婚, 仲係荃灣, 由港島東過去都要不少時間的. 而呢個時候, 就需要女王成長管理局元老院出手了.
點知, 近o個個 (外母大人) 無人在家; 遠o個個 (家母) 就 shopping 緊成手o野; 所以老朽唯有將一早執家的證婚工具帶在身, 和太后一起飛奔到最近 -- 而星期六晚又有開門的兒科醫生處 (首席醫官鄒醫生星期六只開半天...)
總覺得, 好鬼邪, 女王多數有怪事時, 都係星期六日, 仲要醫生休息時, 才要嚇我們半死的. 這次也不例外. 卒之找到的那位兒科醫生說: 「應該無咩事o既, 佢只要唔係愈來愈喊得勁或者愈來愈呆滯的話, 腦壓都應該無事,或者腦部應該都無積血o既, 都未必使去醫院照 CT/MRI; 不過如果佢仲再會無啦啦自己突然嘔的話就小心o的囉」
呢句野都未講完, 女王就自發性即時嘔畀醫生睇; 好在太后有個大型口水肩有個兜在前面畀女王戴住 (預o左佢會再嘔), 無再整污糟件衫仔; 今次連中午的 ABC 粉都嘔埋出來!
醫生都呆o左幾秒, 之後補飛: 「點都好啦, 寫定封信你去養和睇o下有無野再跟進啦o下!」 (明顯卸膊)
呢個時候, 女王姑姐 & 麻麻趕到, 老朽於是唯有即刻飛的的去荃灣證婚, 一自打埋畀對新人.
成個過程, 老朽雖然知道最後一定無事, 但係 "養兒一百歲, 長憂九十九", 又點會唔擔心呢...? 一路坐車, 一路打畀女王姑姐; 知道他們在等的士時女王又嘔多一次, 整污糟埋麻麻件衫; 排前面的人心地好, 馬上讓他們上車先.
老朽到達證婚的場地時, 因為係飛的的, 所以還算趕及之前應承過新人的 "早1小時到"; 馬上 "上身", brief 司儀, 新人, 準備戒指, 和酒樓captain 傾, 搵埋影相師傅傾流程呢o的老朽覺得一定要做的工作; 只係到新人換衫準備時打了個電話給女王姑姐跟進o下.
不過因為新人都係遲了開始 (九成新人都遲o架喇, 其實正常); 所以到老朽證完婚已經係晚上9時10分了.
其實, 原本在下午知道女王要睇醫生時, 老朽可以請行家幫手 "救急", 不過就要累人家印過所有結婚證書 (每個監禮律師的證書都有特定編號, 不可用其他人的證書), 而且新人又會點諗呢? 他們信任我, "委以重任"; 我要在最後關頭放棄他們? 老朽又做不到, 而且要做得更好, 因為我知道, 人家 "旨意你", 世界也不會因為女王病了而停下來, 他們一生人一次的大事, 還是要我去幫忙的.
老朽絕不是在晒自己有幾 pro, 反而係覺得有點矛盾; 在女王有事時不能一直陪伴, 哪怕只是中間的一兩小時, 老朽也覺得太對不起了. 好在回到家中時 見到元老院四大資政除了家父 "爺爺" 要準備今天的外影活動而無來外, 都到齊了, 女王又已回復走來走去跳跳扎, 知道養和醫生看過後覺得無事; 而女王應該 "有咩都已經嘔清", 所以無需留院.
不過我們昨晚還是輪流唔訓看著女王, 老朽就是 "通頂" 更的; 所以一晚下來, 倦得很. 要去睡了... 明晚還要應酬大客, 又不知去哪裡食o的可能係背脊骨的 "美食" 了.
2009年9月26日星期六
"Rule Brittania!" @BBC Proms
老朽承認, 有時都會變了個 "港英餘孽".
而每年夏天, 在英國倫敦就會由 BBC 搞一個英國的 "愛國音樂節" BBC Proms; 已經有幾十年歷史.
所謂 "愛國", 只是最後一夜, 之前的, 是個多月的輕鬆音樂會世界; 沒有特定的主題, 只要是大家愛音樂就可以.
而在最後一夜 (今年訂在 9月12日), 在皇家艾拔堂 (Royal Albert Hall) 就會有這麼一個輕鬆得來又 "愛國" 的音樂會, 按例是要之前有購其他音樂會場數的觀眾才可以有資格買這 "Last Night of BBS Proms" 的票; 而衣著方面就不拘, 但多數有 "資格" 企在正廳最前, 或者上包廂的觀眾都會自動自覺著起禮服來.
這晚的音樂, 多數都是英國的愛國傳統音樂, 大家更會聽得興起時, 唱埋一份, 連在海德公園和英國其他地方看直播的也會十分投入. 而部份歌曲, 在1997年前, 警察樂隊也會演奏, 但由於歌曲內容真的 "大英為尊", 所以就算音樂本身幾咁多聽, 97 後一律 "禁奏"; 其中一首就是 "Rule Brittania" (不列巔尼亞女神萬歲). 這首歌, 有捧英國足球的擁躉一聽就知... 也是當年 1997年港督在回歸典禮後登上不列巔尼亞號離開時英軍軍樂隊的歡送曲.
看了 wiki 的歌詞後就會知道為何 97 後會變成禁歌了.
這是2008年的音樂節, 2009年的在此:
各位大爺可以見到, 每年的歌手都會著到 "鬼五馬六" 的表現其 "愛國情操", 倒也是奇景.
而另外, 又有一首是大家時時在畢業典禮上會聽到的歌 (1'56"左右會知...), 原來, 又是英國的愛國歌 "Land of Hope and Glory" 演變而成的:
還有個奇景, 就是站著的觀眾, 在開始的輕快樂段時, 都會「印身印勢」打拍子, 年年如是...
而每年到尾聲時, 都自自然然地唱返首 "天佑女王" 的:
但最最最尾時, 又係大家自發的, 每年也是, 會齊齊清唱一首 Auld Langs Syne 才會捨得走:
下年見 lu... 老朽希望有機會, 親身去一次看吧...
而每年夏天, 在英國倫敦就會由 BBC 搞一個英國的 "愛國音樂節" BBC Proms; 已經有幾十年歷史.
所謂 "愛國", 只是最後一夜, 之前的, 是個多月的輕鬆音樂會世界; 沒有特定的主題, 只要是大家愛音樂就可以.
而在最後一夜 (今年訂在 9月12日), 在皇家艾拔堂 (Royal Albert Hall) 就會有這麼一個輕鬆得來又 "愛國" 的音樂會, 按例是要之前有購其他音樂會場數的觀眾才可以有資格買這 "Last Night of BBS Proms" 的票; 而衣著方面就不拘, 但多數有 "資格" 企在正廳最前, 或者上包廂的觀眾都會自動自覺著起禮服來.
這晚的音樂, 多數都是英國的愛國傳統音樂, 大家更會聽得興起時, 唱埋一份, 連在海德公園和英國其他地方看直播的也會十分投入. 而部份歌曲, 在1997年前, 警察樂隊也會演奏, 但由於歌曲內容真的 "大英為尊", 所以就算音樂本身幾咁多聽, 97 後一律 "禁奏"; 其中一首就是 "Rule Brittania" (不列巔尼亞女神萬歲). 這首歌, 有捧英國足球的擁躉一聽就知... 也是當年 1997年港督在回歸典禮後登上不列巔尼亞號離開時英軍軍樂隊的歡送曲.
看了 wiki 的歌詞後就會知道為何 97 後會變成禁歌了.
這是2008年的音樂節, 2009年的在此:
各位大爺可以見到, 每年的歌手都會著到 "鬼五馬六" 的表現其 "愛國情操", 倒也是奇景.
而另外, 又有一首是大家時時在畢業典禮上會聽到的歌 (1'56"左右會知...), 原來, 又是英國的愛國歌 "Land of Hope and Glory" 演變而成的:
還有個奇景, 就是站著的觀眾, 在開始的輕快樂段時, 都會「印身印勢」打拍子, 年年如是...
而每年到尾聲時, 都自自然然地唱返首 "天佑女王" 的:
但最最最尾時, 又係大家自發的, 每年也是, 會齊齊清唱一首 Auld Langs Syne 才會捨得走:
下年見 lu... 老朽希望有機會, 親身去一次看吧...
2009年9月25日星期五
大雞三味 + 素脆鱔
輪到自煮行動.
其實很久前已經想整返味 "雪花雞片", 就是將鮮雞片肉後和蛋白 & 螺/蚌片合炒的菜; 是數十年前的香港酒家的 "考牌" 炒菜之一, 因為:
1) 雞肉輕手醃好 (要加少少蛋白醃) 後要先泡油, 雞胸再 "翻炒" 時才會滑
2) 蛋白一定一定要用大碗打到起多泡, 炒時先會鬆
3) 螺片 (用急凍都得) 先灼一灼, 但係最後合炒時, 因為蛋白已在鑊中, 又唔可以變老蛋, 要勁勁勁快手
結果, 只係成功了大半, 因為我發蛋時的碗不夠大, 蛋白泡未打得夠, 所以不夠鬆, 只係滑但係稍嫌太光身, 雖然係熟但係看起來會以為好多油咁 (不過食就的確係好食o既); 賣相扣了分.
既然買了雞, 那就會有皮和殼; 而上星期和細細妹無啦啦午飯時吃到一件羶得太過火的肝醬批, 有點不忿, 便記起有 "片皮雞" 的一道菜; 是用雞皮夾起肝醬一塊和一片炸饅頭來吃的香口小食/下酒菜:
不過留意的是這味菜不要用鵝肝或鴨肝醬, 只可用較平的雞或者豬肝, 因為 "兩禽相遇" 的話味道是不配的, 不信可以試一下用雞皮夾鴨肝. :)
至於雞殼, 當然是用來煲湯, 加了勾蝦乾和節(毛)瓜, 簡單的又下了點冬菰蒂 (點解有冬菰蒂就請看下去); 哈, 不過影相前忘了 "撇油"...
奉夫人命, 要再弄一次素脆鱔, 醒起之前弄的一次因為份量太少無相在此, 今次弄對了方法和份量就姑且出一張相, 晒O下命先...
大致方法係用鮮冬菰刷淨後剪成兩分左右闊, 一吋多長的條子 (似鱔肉咁囉!), 用微波爐大火 "叮" 一分鐘左右來出水, 之後盡量吸去表面水份 (好難吸晒, 都唔知點解咁多水o既?!) 用少少鹽胡椒粉調味後加入較多量的生粉, 以蓋到所有冬菰條都上到粉, 之後慢火炸熟開返個糖醋汁 (之前講過) 會一會就可以了.
就係因為用了冬菰做脆鱔, 咪就有冬菰蒂囉! :)
其實很久前已經想整返味 "雪花雞片", 就是將鮮雞片肉後和蛋白 & 螺/蚌片合炒的菜; 是數十年前的香港酒家的 "考牌" 炒菜之一, 因為:
1) 雞肉輕手醃好 (要加少少蛋白醃) 後要先泡油, 雞胸再 "翻炒" 時才會滑
2) 蛋白一定一定要用大碗打到起多泡, 炒時先會鬆
3) 螺片 (用急凍都得) 先灼一灼, 但係最後合炒時, 因為蛋白已在鑊中, 又唔可以變老蛋, 要勁勁勁快手
結果, 只係成功了大半, 因為我發蛋時的碗不夠大, 蛋白泡未打得夠, 所以不夠鬆, 只係滑但係稍嫌太光身, 雖然係熟但係看起來會以為好多油咁 (不過食就的確係好食o既); 賣相扣了分.
既然買了雞, 那就會有皮和殼; 而上星期和細細妹無啦啦午飯時吃到一件羶得太過火的肝醬批, 有點不忿, 便記起有 "片皮雞" 的一道菜; 是用雞皮夾起肝醬一塊和一片炸饅頭來吃的香口小食/下酒菜:
不過留意的是這味菜不要用鵝肝或鴨肝醬, 只可用較平的雞或者豬肝, 因為 "兩禽相遇" 的話味道是不配的, 不信可以試一下用雞皮夾鴨肝. :)
至於雞殼, 當然是用來煲湯, 加了勾蝦乾和節(毛)瓜, 簡單的又下了點冬菰蒂 (點解有冬菰蒂就請看下去); 哈, 不過影相前忘了 "撇油"...
奉夫人命, 要再弄一次素脆鱔, 醒起之前弄的一次因為份量太少無相在此, 今次弄對了方法和份量就姑且出一張相, 晒O下命先...
大致方法係用鮮冬菰刷淨後剪成兩分左右闊, 一吋多長的條子 (似鱔肉咁囉!), 用微波爐大火 "叮" 一分鐘左右來出水, 之後盡量吸去表面水份 (好難吸晒, 都唔知點解咁多水o既?!) 用少少鹽胡椒粉調味後加入較多量的生粉, 以蓋到所有冬菰條都上到粉, 之後慢火炸熟開返個糖醋汁 (之前講過) 會一會就可以了.
就係因為用了冬菰做脆鱔, 咪就有冬菰蒂囉! :)
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機場通行證...
東亞運義工那邊, 早前寄了個 email 給老朽, 說是我們共 18 組人當中, 有部分接待的工作有可能要在機場內進行, 所以我們有需要申請機場禁區通行證; 但因為發證一定要由機場保安部做, 所以就要山長水遠入機場搞. 早幾天就是趁上午有點時間, "鼠" 了去機場...
這個申請通行證的位置, 其實相當之 "山旮旯", 是在「機場地面運輸中心團體巴士集合處旁邊」, 有地圖都未必行得到去...
在上午十點左右去到機場, 找了好一會, 才找到那毫不顯眼的 office:
在 email 提過 "每天辦事處要處理大量辦證"; 都無想過, 原來係真的. 一入到去, 有好多做地盤和裝修工作的工友和判頭在做證, 起碼幾十人...
入去還要看一段 video 才可以做證; 唔係入面工作, 真係唔知原來咁多不同款的 "禁區證" (通行證)
詳見: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viewthread.php?tid=427746
我在之前收 form 時, 就只知道自己張證係紫色的, 即係除跑道和行李區外全部通行, well, 其實都唔知仲有咩地方...
哈, 一入到看 video 的房, 見到幾位 "非工友" 物體, 不過不知道他們是不是 EAG 的義工了, 只記得其中一位女生相當漂亮. :)
睇完 video, 又等了十多分鐘才叫我影相, 最好笑係入到 photo booth, 見到的, 是一部架在國產 velborn 腳架上的 canon G7 dc 仔, 連接住電腦, 一點也不 "pro", 幾乎笑了出聲.
好在之前一晚記起差不多夠時間剪頭髮, 跑了去日本式的 QB 十分鐘 barber 剪了個還可接受的頭型, 否則證上的老朽就變成長毛老朽了.
影完走得, 證就未拎得, 但係交通時間, 加起來仲長過等候和辦證, 真係覺得有少少戇居...
這個申請通行證的位置, 其實相當之 "山旮旯", 是在「機場地面運輸中心團體巴士集合處旁邊」, 有地圖都未必行得到去...
在上午十點左右去到機場, 找了好一會, 才找到那毫不顯眼的 office:
在 email 提過 "每天辦事處要處理大量辦證"; 都無想過, 原來係真的. 一入到去, 有好多做地盤和裝修工作的工友和判頭在做證, 起碼幾十人...
入去還要看一段 video 才可以做證; 唔係入面工作, 真係唔知原來咁多不同款的 "禁區證" (通行證)
詳見: http://www.hkitalk.net/HKiTalk2/viewthread.php?tid=427746
我在之前收 form 時, 就只知道自己張證係紫色的, 即係除跑道和行李區外全部通行, well, 其實都唔知仲有咩地方...
哈, 一入到看 video 的房, 見到幾位 "非工友" 物體, 不過不知道他們是不是 EAG 的義工了, 只記得其中一位女生相當漂亮. :)
睇完 video, 又等了十多分鐘才叫我影相, 最好笑係入到 photo booth, 見到的, 是一部架在國產 velborn 腳架上的 canon G7 dc 仔, 連接住電腦, 一點也不 "pro", 幾乎笑了出聲.
好在之前一晚記起差不多夠時間剪頭髮, 跑了去日本式的 QB 十分鐘 barber 剪了個還可接受的頭型, 否則證上的老朽就變成長毛老朽了.
影完走得, 證就未拎得, 但係交通時間, 加起來仲長過等候和辦證, 真係覺得有少少戇居...
卒之講返 - 食食食... (又係街外篇)
又係食食食的時間.
早一排為了應酬老闆的某奇人大客戶, 在該位奇人指示下, 去了銅鑼灣飯堂, 不錯, 那館子, 就叫做「飯堂」, 側聞為成中部分富豪的新飯堂地點. 之前為了張羅一席又要符合老闆要求的 budget, 但又要好看好吃的菜, 已經拜訪過一次, 和經理傾談寫菜. 菜單不詳贅, 而且席間又因為和大老闆 & 大客關係, 未能拍照.
菜, 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 大部分的菜式, 可說是 "過份精緻"; 而且經理打從寫菜那刻起, 已經是眼在額上, 雖然後來見老朽幫老闆寫的菜式價錢也相當高, 但始終覺得, 老朽似是 "o靚仔" 多於 "食家" (雖然老朽從來也不是食家); 所以只是到晚飯當天見到大客時認得才對老朽態度大幅改善. 不過那晚所見, 該處的家常菜式似乎更加多人點, 尤以蒸肉餅為甚, 或許老朽要改日試試自己闖入, 只試家庭餐.
尚有一特別之處, 就是那處特多內地的大腕, 整晚聽普通話多過廣東話.
***
antie anne
有無聽過呢個名呢?
是一間80年代在美國開的 pretzel (烤餅圈) 店, 他們是用 soft dough, 即是軟身的, 相比起德國傳統的 pretzel, 德國的好硬和耐吃, 但麥味重; 美國這些就軟身而外皮酥香, 而且好多時會加上一些芝士洋蔥蒜粉之類同吃.
老朽和夫人三年前去美國時, 友人就介紹了這 "antie" 給老朽認識; 最為吸引老朽的, 是他們的 slogan: "Spoiling Dinner since 1982" (由 1982 年起搞砸晚餐)
老朽那次吃了酸忌廉洋蔥味, 太太點了蒜味, 老朽忍不住, 加多一件不大的 pretzel dog (以 pretzel 卷香腸). 一吃, 不得了... 尤其係熱食時, 簡直係香口得很, 停不了口...
結果那晚老朽 & 夫人的食量, 果然下降了一半! 而美國的友人也一早知道, 老朽那晚必被他介紹的 "antie" 搞到無飯食.
回到香港, 老朽竟有一刻衝動想和他們商討在香港開店; 後來才發現, 太子新世紀廣場 food court 和當時的尖咀海港城都有分店; 現在, 雖然尖咀結業, 但欣聞他們在葵芳新開了, 而銅鑼灣時代廣場也會開一間.
老朽的確希望這美食, 可以繼續在香港搞砸大家的晚餐...
***
因為半公半私的事, 去了旺角朗豪坊.
早前聽過好友桃花島主介紹, 說那兒開了一間新的日式炸豬扒店, 叫"近又" (kinmata).
這名字, 大概是取材自京都一間四百年歷史的「有形國家文化材」的旅店和懷石店舊址 (老朽在2002年去日本時訂了位但miss 了時間,去不了京都近又, 呢世都記得呢個名!) 既然島主一向也係識食之士, 老朽也去會一會這館子.
日本東京有一間炸豬扒店, 以 "千層豬扒" 成名, 就是將一塊豬柳扒片成 25 層, 再疊起來炸, 如壓得夠密的話, 得出的豬扒會非常鬆化. 香港這店也有這味, 老朽就點來試試.
上桌時, 賣相相當 ok, 也和香港老店 "ton 吉" 一樣, 佐以無限添的白飯和日本椰菜絲作沙律. 老朽點了的是中間夾了紫蘇的那款, 而後來再追加了蝦及和牛漢堡一件以作 "試菜".
千層豬扒, 比想像中的, 似乎太鬆了一點, 切起一件件, 夾起來會有跌下的感覺; 不過食味大致和 ton吉有得揮. 但有樣問題是比不上的, 就是炸得稍嫌不夠乾身, 放在紙面上時, ton 吉吸出的油極少 (都有), 而這裡的豬扒吸出的油就較多, 這是炸豬扒中比較不太可以接受的 (都接受到o既...) 反而隻蝦做得不錯.
沙律菜他們和 ton 吉新派一樣, 附上兩款醬汁, 他們用的是青瓜和大根 (白蘿蔔) 沙律油, 大根的可以, 不過青瓜的本身有青味, 夾起椰菜絲會有少少草腥, 用來配炸物的話用大根的醬汁好一點.
總體而言, 他們的菜是合格以上, 不過如果以千層做主打的話, 可能要再研究一下壓肉的工夫了.
街外篇食完, 聽日講返o的屋企送先!
早一排為了應酬老闆的某奇人大客戶, 在該位奇人指示下, 去了銅鑼灣飯堂, 不錯, 那館子, 就叫做「飯堂」, 側聞為成中部分富豪的新飯堂地點. 之前為了張羅一席又要符合老闆要求的 budget, 但又要好看好吃的菜, 已經拜訪過一次, 和經理傾談寫菜. 菜單不詳贅, 而且席間又因為和大老闆 & 大客關係, 未能拍照.
菜, 是相當不錯的, 不過, 大部分的菜式, 可說是 "過份精緻"; 而且經理打從寫菜那刻起, 已經是眼在額上, 雖然後來見老朽幫老闆寫的菜式價錢也相當高, 但始終覺得, 老朽似是 "o靚仔" 多於 "食家" (雖然老朽從來也不是食家); 所以只是到晚飯當天見到大客時認得才對老朽態度大幅改善. 不過那晚所見, 該處的家常菜式似乎更加多人點, 尤以蒸肉餅為甚, 或許老朽要改日試試自己闖入, 只試家庭餐.
尚有一特別之處, 就是那處特多內地的大腕, 整晚聽普通話多過廣東話.
***
antie anne
有無聽過呢個名呢?
是一間80年代在美國開的 pretzel (烤餅圈) 店, 他們是用 soft dough, 即是軟身的, 相比起德國傳統的 pretzel, 德國的好硬和耐吃, 但麥味重; 美國這些就軟身而外皮酥香, 而且好多時會加上一些芝士洋蔥蒜粉之類同吃.
老朽和夫人三年前去美國時, 友人就介紹了這 "antie" 給老朽認識; 最為吸引老朽的, 是他們的 slogan: "Spoiling Dinner since 1982" (由 1982 年起搞砸晚餐)
老朽那次吃了酸忌廉洋蔥味, 太太點了蒜味, 老朽忍不住, 加多一件不大的 pretzel dog (以 pretzel 卷香腸). 一吃, 不得了... 尤其係熱食時, 簡直係香口得很, 停不了口...
結果那晚老朽 & 夫人的食量, 果然下降了一半! 而美國的友人也一早知道, 老朽那晚必被他介紹的 "antie" 搞到無飯食.
回到香港, 老朽竟有一刻衝動想和他們商討在香港開店; 後來才發現, 太子新世紀廣場 food court 和當時的尖咀海港城都有分店; 現在, 雖然尖咀結業, 但欣聞他們在葵芳新開了, 而銅鑼灣時代廣場也會開一間.
老朽的確希望這美食, 可以繼續在香港搞砸大家的晚餐...
***
因為半公半私的事, 去了旺角朗豪坊.
早前聽過好友桃花島主介紹, 說那兒開了一間新的日式炸豬扒店, 叫"近又" (kinmata).
這名字, 大概是取材自京都一間四百年歷史的「有形國家文化材」的旅店和懷石店舊址 (老朽在2002年去日本時訂了位但miss 了時間,去不了京都近又, 呢世都記得呢個名!) 既然島主一向也係識食之士, 老朽也去會一會這館子.
日本東京有一間炸豬扒店, 以 "千層豬扒" 成名, 就是將一塊豬柳扒片成 25 層, 再疊起來炸, 如壓得夠密的話, 得出的豬扒會非常鬆化. 香港這店也有這味, 老朽就點來試試.
上桌時, 賣相相當 ok, 也和香港老店 "ton 吉" 一樣, 佐以無限添的白飯和日本椰菜絲作沙律. 老朽點了的是中間夾了紫蘇的那款, 而後來再追加了蝦及和牛漢堡一件以作 "試菜".
千層豬扒, 比想像中的, 似乎太鬆了一點, 切起一件件, 夾起來會有跌下的感覺; 不過食味大致和 ton吉有得揮. 但有樣問題是比不上的, 就是炸得稍嫌不夠乾身, 放在紙面上時, ton 吉吸出的油極少 (都有), 而這裡的豬扒吸出的油就較多, 這是炸豬扒中比較不太可以接受的 (都接受到o既...) 反而隻蝦做得不錯.
沙律菜他們和 ton 吉新派一樣, 附上兩款醬汁, 他們用的是青瓜和大根 (白蘿蔔) 沙律油, 大根的可以, 不過青瓜的本身有青味, 夾起椰菜絲會有少少草腥, 用來配炸物的話用大根的醬汁好一點.
總體而言, 他們的菜是合格以上, 不過如果以千層做主打的話, 可能要再研究一下壓肉的工夫了.
街外篇食完, 聽日講返o的屋企送先!
2009年9月23日星期三
新秘書
卒之, 新秘書上場了.
等了幾個月, 而且一肚子氣了好幾星期 - 重申一次, 我不是說那位同事 "完全唔掂", 只係和她工作上真的 "唔夾" -- 上星期打風後新秘書上班了.
或者, 最初有部分同事會覺得我是想換一位漂亮標緻的 "靚女" 秘書; 不過誠然不是, 新秘書外表平平實實, 絕不是所謂亮麗一族, 不過, 工作和對答起來, 算係相當醒目.
最初一兩封信, 或許是有多點的錯漏, 不過三數日下來, 她的工作能力, 讓老朽相當放心. 因為她有點像前兩任的秘書一樣, 不喜歡將工作留在桌面, 而喜歡快點清掉放回老朽桌上.
這下可好, 和她鬥快鬥得不亦樂乎, 兩三天清了大約原本預計五天才清得完的東東...
卻又有少少擔心 - 有能力的秘書, 本公司, 多數留得不耐, 因為人工問題.
老朽前兩任的秘書就是這樣, 她們曾說過如果公司可以加多一點點人工, 就算低過她們找到的新工作, 她們也願意留下幫老朽手. 但可惜, 每次這樣做, 公司都不會批准, 寧願請有關同事離開. 唉...
不過也好, 年尾來了, 老朽的證婚工作在友人和之前的新人介紹下又多起來, 雖然係 "友人" 為主, 而且一直都不希望以此為正職 (將證婚當正職, 而唔當係玩票的話, 大概會慢慢變成 "無咩 heart") 不過都會比較忙, 能夠有一位合作得好的秘書, 相當緊要.
唔... 但願如此!
等了幾個月, 而且一肚子氣了好幾星期 - 重申一次, 我不是說那位同事 "完全唔掂", 只係和她工作上真的 "唔夾" -- 上星期打風後新秘書上班了.
或者, 最初有部分同事會覺得我是想換一位漂亮標緻的 "靚女" 秘書; 不過誠然不是, 新秘書外表平平實實, 絕不是所謂亮麗一族, 不過, 工作和對答起來, 算係相當醒目.
最初一兩封信, 或許是有多點的錯漏, 不過三數日下來, 她的工作能力, 讓老朽相當放心. 因為她有點像前兩任的秘書一樣, 不喜歡將工作留在桌面, 而喜歡快點清掉放回老朽桌上.
這下可好, 和她鬥快鬥得不亦樂乎, 兩三天清了大約原本預計五天才清得完的東東...
卻又有少少擔心 - 有能力的秘書, 本公司, 多數留得不耐, 因為人工問題.
老朽前兩任的秘書就是這樣, 她們曾說過如果公司可以加多一點點人工, 就算低過她們找到的新工作, 她們也願意留下幫老朽手. 但可惜, 每次這樣做, 公司都不會批准, 寧願請有關同事離開. 唉...
不過也好, 年尾來了, 老朽的證婚工作在友人和之前的新人介紹下又多起來, 雖然係 "友人" 為主, 而且一直都不希望以此為正職 (將證婚當正職, 而唔當係玩票的話, 大概會慢慢變成 "無咩 heart") 不過都會比較忙, 能夠有一位合作得好的秘書, 相當緊要.
唔... 但願如此!
2009年9月22日星期二
紅旗車的聯想
看有線新聞部的節目《神州穿梭》 (well, 究竟呢個節目除o左老朽呢o的老鬼外仲有無人睇o架呢o下...), 見到介紹國慶六十年系列中, 有提及每次國慶的檢閱專用車, 都是紅旗. 由1959年, 國慶十年起就是.
當年就係因為毛澤東和蘇俄交惡, 拋下一句 "希望今年閱兵可以坐我們自己的車", 於是就先造了 "東風", 之後再造出 "紅旗"; 這是數月間的事. 老實講, 老朽對毛主席呢位仁兄真係麻麻o地; 佢好成功地救了好多人, 但係累死的人, 委實而言, 大概更多. 不過, 不是他這句, 到今天大家可能仲未見到有國產名車的出現.
人, 就是這樣. 若干程度上, 是為了逞強, 才會有理想, 才會有進步. 古時如此, 現代也如此.
早幾年婚前, 夫人成日要上內地工作, 有一年的生日也在內地過. 於是老朽就 "上京" 當遊玩數日. 夫人的同事就替老朽預約了一位本身是 "的士佬" 的司機大哥. 他駕的有兩部車, 其中一部就是紅旗, 另一架就是舊款的 Benz S320. 老朽二話不說, 就選了紅旗. 司機兼當導遊. 夫人當時的工作其實真的太忙, 除了生日那天, 和有數次吃飯時間外, 所有時間都要工作至深夜兩三點. 於是整天老朽就是自己一個人 (最多和導遊一起) 四處走走.
當年見到的, 有不少街上的公安, 見到沒有掛上出租車字樣的紅旗, 原來真的多少會 "畀幾分面". 因為原來紅旗的大車款 (型號就不知了), 多是和公職有關的人員才會購用, 所以街上公安見到時, 未必知車上的是何人, 多數不敢亂來; 甚至見到我們的車子越線加埋逆行 (好似係因為趕時間之類) 都無抄牌. well, 不過車上的陳設就真係 "內地" o左少少... 鑲邊的布質座椅套, 加隻內地開會時常見到的杯子當客杯... 而司機先生透露的, 也說道之前坐的客戶, 有的是商家, 有的是政協 (唔怪得公安見到佢架車時都唔敢問, 可能已經知道這車之前的 "大戶"); 最好笑係司機取出一張名片, 說是之前一位客戶留給他的, 不過他不知他是何許人, 只知是甚麼甚麼總裁; 老朽取過一看, 原來是 - 瑞銀大中華地區總裁... 果然, 甚麼達官貴人, 現在也要來中國, 看中國的鼻息.
說回來, 其實這六十年, 不易過, 不是這六十年的巨變, 中國或許, 會早點變成大國, 但也正是因為這六十年的動盪, 才會使香港有機會 "發圍", 有今天的成就. 也是因為這六十年, 才會使台灣發憤圖強 (敢打賭, 如果當年中國繼續由蔣介石"揸旗" 的話, 中國應該比共產黨當家更不堪...) , 也才會使美國佬有機可乘在東北亞駐軍.
鄧伯伯當年名言 "先讓少數人富起來", 已經實現了 -- 但還有多數的, 未富起來那群呢? 鄧伯伯未及講埋, 自己的骨灰已經落在黃河了. 但財富帛足, 文明卻是進步得很慢; 全國大概只在去年京奧時才使人有 "文明" 的感覺.
這天, 依然是值得慶祝的. 起碼, 仲有進步空間, 比無空間進步好得多.
當年就係因為毛澤東和蘇俄交惡, 拋下一句 "希望今年閱兵可以坐我們自己的車", 於是就先造了 "東風", 之後再造出 "紅旗"; 這是數月間的事. 老實講, 老朽對毛主席呢位仁兄真係麻麻o地; 佢好成功地救了好多人, 但係累死的人, 委實而言, 大概更多. 不過, 不是他這句, 到今天大家可能仲未見到有國產名車的出現.
人, 就是這樣. 若干程度上, 是為了逞強, 才會有理想, 才會有進步. 古時如此, 現代也如此.
早幾年婚前, 夫人成日要上內地工作, 有一年的生日也在內地過. 於是老朽就 "上京" 當遊玩數日. 夫人的同事就替老朽預約了一位本身是 "的士佬" 的司機大哥. 他駕的有兩部車, 其中一部就是紅旗, 另一架就是舊款的 Benz S320. 老朽二話不說, 就選了紅旗. 司機兼當導遊. 夫人當時的工作其實真的太忙, 除了生日那天, 和有數次吃飯時間外, 所有時間都要工作至深夜兩三點. 於是整天老朽就是自己一個人 (最多和導遊一起) 四處走走.
當年見到的, 有不少街上的公安, 見到沒有掛上出租車字樣的紅旗, 原來真的多少會 "畀幾分面". 因為原來紅旗的大車款 (型號就不知了), 多是和公職有關的人員才會購用, 所以街上公安見到時, 未必知車上的是何人, 多數不敢亂來; 甚至見到我們的車子越線加埋逆行 (好似係因為趕時間之類) 都無抄牌. well, 不過車上的陳設就真係 "內地" o左少少... 鑲邊的布質座椅套, 加隻內地開會時常見到的杯子當客杯... 而司機先生透露的, 也說道之前坐的客戶, 有的是商家, 有的是政協 (唔怪得公安見到佢架車時都唔敢問, 可能已經知道這車之前的 "大戶"); 最好笑係司機取出一張名片, 說是之前一位客戶留給他的, 不過他不知他是何許人, 只知是甚麼甚麼總裁; 老朽取過一看, 原來是 - 瑞銀大中華地區總裁... 果然, 甚麼達官貴人, 現在也要來中國, 看中國的鼻息.
說回來, 其實這六十年, 不易過, 不是這六十年的巨變, 中國或許, 會早點變成大國, 但也正是因為這六十年的動盪, 才會使香港有機會 "發圍", 有今天的成就. 也是因為這六十年, 才會使台灣發憤圖強 (敢打賭, 如果當年中國繼續由蔣介石"揸旗" 的話, 中國應該比共產黨當家更不堪...) , 也才會使美國佬有機可乘在東北亞駐軍.
鄧伯伯當年名言 "先讓少數人富起來", 已經實現了 -- 但還有多數的, 未富起來那群呢? 鄧伯伯未及講埋, 自己的骨灰已經落在黃河了. 但財富帛足, 文明卻是進步得很慢; 全國大概只在去年京奧時才使人有 "文明" 的感覺.
這天, 依然是值得慶祝的. 起碼, 仲有進步空間, 比無空間進步好得多.
2009年9月20日星期日
打風打著 old seafood
上星期打風, 打到八號波. 全城大半上班族亟待救援, 希望打風打來本年度最後一次的打風假.
望到了, 四點話六點掛波. 大部分打工仔都整裝待發的, 約定麻雀腳.
老朽公司, 當天大老闆剛剛不知發完何等神經, 只拋下一句: "住離島o既走先啦o下" 就回房中閉關. 結果全公司幾十人, 除了兩位真的住離島的同事外, 全部乖乖安坐, 連大老闆的大秘書也不敢噤聲半句, 如斯壯烈, 有如抗日時長沙會戰,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一樣; 直到五點半, 大家才一仆一碌的回家.
可惜, "大家" 不包括老朽和大雄, 還有數位"烈士". 都是在晚上七時半左右才走的.
而走的時候, 老朽路過一個當風的街口, 一陣狂風, 老朽一看, 簡直是「死神四」的劇情: 有個罐在迎面飛埋來! (其實 "只" 是可樂罐乙個) 老朽便使出 matrix 的招數, 倒退加扭腰, 避過一劫.
風就打完, 但工作照舊, 在尚未有新秘書的日子 (即早幾日), 有時工作都會幾猛盯. 加上呢個世界, 係有好多 "old seafood" 的 - 即行家之中的前輩, 但依仗自己係老鬼, 有時行事就亂來.
老朽有一宗案子, 是屋苑漏水的; 屋主是有錢大戶, 雖然彬彬有禮不過總有點有錢人脾氣. 這個老朽不怪.
怪在這位仁兄有一位也是做律師的朋友, 老一輩的, 大概是已經 "上晒岸唔使做" 那些. 就出來 "仗義執言". 在老朽未收到有關保險公司指示前, 個人代表了有錢屋主, 和屋苑交涉.
屋苑又係衰o既, 見屋主唔找漏水數 (因為老行家話畀屋主知有得打同埋等保險公司喎...), 竟然靜靜雞走去釘契, 即在屋契上註冊了一份文件, 註明 "此屋主欠債", 使屋主不還清就不能賣樓.
這下屋主可氣得炸了鍋, 但他那位老行家朋友又只係 "得把聲" 話屋主無辜而且可以提請法院打贏屋苑方面, 一直又無實際行動幫到他; 待數星期後老朽收到保險公司指示後, 卻走出來 "也文也武"; 叫老朽 "做呢樣, 做o個樣". 其實, 對有關保險和漏水這類案件, 可說是狗屁不通. 這案看來屋主無辜, 但已有旁證, 指出相對來說, 屋主是有責任的, 再 "撐" 下去而不嘗試和解, 只會更加拖長時間和加重律師費.
老朽尊重他是前輩, "畀幾分面", 無當面提出; 但其實, 行規是每位人士同一事件內, 只可有一位律師代表. 而這個就是老朽 (屋主是透過保單已需要和老朽合作的). 這位老行家當然知道, 但係又要在老友 (即屋主) 跟前扮有型, 就只有隔數天就來 "指點" 老朽如何行事. 老朽聽他電話已經聽到想 "吸線". 本身已經大把工作的老朽, 還要聽這位 "上晒岸加大得閒" 的前輩指點, 真係「獲益唔少」, 唔該晒!!
但呢期最一額汗的, 算是最近的另一宗 "禁制令" 案件, 不過事情尚有少少才 "埋尾", 故老朽暫且按下不表...
望到了, 四點話六點掛波. 大部分打工仔都整裝待發的, 約定麻雀腳.
老朽公司, 當天大老闆剛剛不知發完何等神經, 只拋下一句: "住離島o既走先啦o下" 就回房中閉關. 結果全公司幾十人, 除了兩位真的住離島的同事外, 全部乖乖安坐, 連大老闆的大秘書也不敢噤聲半句, 如斯壯烈, 有如抗日時長沙會戰,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一樣; 直到五點半, 大家才一仆一碌的回家.
可惜, "大家" 不包括老朽和大雄, 還有數位"烈士". 都是在晚上七時半左右才走的.
而走的時候, 老朽路過一個當風的街口, 一陣狂風, 老朽一看, 簡直是「死神四」的劇情: 有個罐在迎面飛埋來! (其實 "只" 是可樂罐乙個) 老朽便使出 matrix 的招數, 倒退加扭腰, 避過一劫.
風就打完, 但工作照舊, 在尚未有新秘書的日子 (即早幾日), 有時工作都會幾猛盯. 加上呢個世界, 係有好多 "old seafood" 的 - 即行家之中的前輩, 但依仗自己係老鬼, 有時行事就亂來.
老朽有一宗案子, 是屋苑漏水的; 屋主是有錢大戶, 雖然彬彬有禮不過總有點有錢人脾氣. 這個老朽不怪.
怪在這位仁兄有一位也是做律師的朋友, 老一輩的, 大概是已經 "上晒岸唔使做" 那些. 就出來 "仗義執言". 在老朽未收到有關保險公司指示前, 個人代表了有錢屋主, 和屋苑交涉.
屋苑又係衰o既, 見屋主唔找漏水數 (因為老行家話畀屋主知有得打同埋等保險公司喎...), 竟然靜靜雞走去釘契, 即在屋契上註冊了一份文件, 註明 "此屋主欠債", 使屋主不還清就不能賣樓.
這下屋主可氣得炸了鍋, 但他那位老行家朋友又只係 "得把聲" 話屋主無辜而且可以提請法院打贏屋苑方面, 一直又無實際行動幫到他; 待數星期後老朽收到保險公司指示後, 卻走出來 "也文也武"; 叫老朽 "做呢樣, 做o個樣". 其實, 對有關保險和漏水這類案件, 可說是狗屁不通. 這案看來屋主無辜, 但已有旁證, 指出相對來說, 屋主是有責任的, 再 "撐" 下去而不嘗試和解, 只會更加拖長時間和加重律師費.
老朽尊重他是前輩, "畀幾分面", 無當面提出; 但其實, 行規是每位人士同一事件內, 只可有一位律師代表. 而這個就是老朽 (屋主是透過保單已需要和老朽合作的). 這位老行家當然知道, 但係又要在老友 (即屋主) 跟前扮有型, 就只有隔數天就來 "指點" 老朽如何行事. 老朽聽他電話已經聽到想 "吸線". 本身已經大把工作的老朽, 還要聽這位 "上晒岸加大得閒" 的前輩指點, 真係「獲益唔少」, 唔該晒!!
但呢期最一額汗的, 算是最近的另一宗 "禁制令" 案件, 不過事情尚有少少才 "埋尾", 故老朽暫且按下不表...
2009年9月16日星期三
激死... -_-"
今次係畀女王激死.
其實早幾星期開始, 女王已經 '進化' 由食粥仔 (一日兩餐, 加三支奶) 轉食 "飯仔", 而且好多時都會想食我們的 "大人飯". 但又因為較爽身的關係, 食得不多.
不過, 吃著數天後, 開始發現女王很多時候也食得愈來愈慢. 基本上, 從前一餐粥仔只要 15 至 25 分鐘, 現在, 幾乎每餐也要食近大半小時, 甚至1小時. 這個情況在當有 「女王成長管理局元老院兩大資政」監場 (即 "麻麻" 或 "婆婆") 時或者間中有改善, 因為女王甚喜歡兩位老人家; 但如果她們不在, 尤其是她們準備離開回自己家時, 那就真係更形嚴重了.
其實女王只是在鬧別扭, 要新奇的東東, 或者一邊玩一邊食; 不過有時這樣一來, 食飯時間就更長, 老朽 & 夫人和女王玩耍的時間就更短... 老朽有時真的無夫人那樣好心機, 慢慢餵... 老朽, 真的服了夫人和一眾老人家. 我就較喜歡用玩具引她食, 有時又要扮鬼臉, 扮扮o下連自己都頂唔順, 有時, 都會黑黑o地面, 老朽承認, 其實不太好, 女王愛玩, 正如所有小孩一樣吧了.
其實, 好明顯, 這些就是報應了: 據家父家母描述, 老朽小時候由先祖母餵飯仔, 騎著學行車, 由屋內走到外出花園, 食足兩小時.
其實早幾星期開始, 女王已經 '進化' 由食粥仔 (一日兩餐, 加三支奶) 轉食 "飯仔", 而且好多時都會想食我們的 "大人飯". 但又因為較爽身的關係, 食得不多.
不過, 吃著數天後, 開始發現女王很多時候也食得愈來愈慢. 基本上, 從前一餐粥仔只要 15 至 25 分鐘, 現在, 幾乎每餐也要食近大半小時, 甚至1小時. 這個情況在當有 「女王成長管理局元老院兩大資政」監場 (即 "麻麻" 或 "婆婆") 時或者間中有改善, 因為女王甚喜歡兩位老人家; 但如果她們不在, 尤其是她們準備離開回自己家時, 那就真係更形嚴重了.
其實女王只是在鬧別扭, 要新奇的東東, 或者一邊玩一邊食; 不過有時這樣一來, 食飯時間就更長, 老朽 & 夫人和女王玩耍的時間就更短... 老朽有時真的無夫人那樣好心機, 慢慢餵... 老朽, 真的服了夫人和一眾老人家. 我就較喜歡用玩具引她食, 有時又要扮鬼臉, 扮扮o下連自己都頂唔順, 有時, 都會黑黑o地面, 老朽承認, 其實不太好, 女王愛玩, 正如所有小孩一樣吧了.
其實, 好明顯, 這些就是報應了: 據家父家母描述, 老朽小時候由先祖母餵飯仔, 騎著學行車, 由屋內走到外出花園, 食足兩小時.
2009年9月14日星期一
貴賓接待...
上星期去了上東亞運義工 training 的 "專門訓練".
如之前提過, 老朽受委任的, 是 "貴賓接待" 小組的 leader. 這個組別有近二十個 leader, 和約二百位義工.
與其說是 "leader" 不同說是 "coordinator". 因為我們跟本不是在 "帶領". 和其他 17 個分支義工隊不同, 我們做 "貴賓接待" 的, 像是警察執勤一樣. 前線義工是一對一的, 那就是說, 貴賓來港至離港, 都會是一位義工 (或者最多兩位) 跟足, 似一名管家. 甚麼問題都是由這位義工首當其衝的應付.
至於我們一班 leaders, 唔好以為會有得閒, 其實我們十多人, 就要長駐在 VIP 酒店內 (即 "九龍香記") 的總部, 似係警方的熱線中心的運作, 由一班 leaders 負責統籌. 同時間, 估計會有一百名貴賓在外活動, 他們遇有任何問題時, "管家義工" 就會聯絡我們, 我們就要和全香港有機會接觸到那位貴賓的單位和機構聯絡 "救駕". 即係最多係一人應付十位義工. 不過, 我們都係 team work 的.
貴賓即係貴賓, 多數都係 "大支野", 行程亦唔一定跟他們說過的一樣. 大會上 training 時舉出了去年奧馬一個例子, 就是某國王子來港做頒獎嘉賓, 臨時竟然發老脾唔頒獎... 又有貴賓來港時飲得酩酊大醉, 翌日開會錯過了, 之後 "咩都無做" 就回自己國家, 來香港, 就是吃了一餐飯和飲了好多酒.
當然, 相信只是少數貴賓會咁 "頭痕", 不過看著大會的安排, 都咪話唔心寒... 好似大部分的東西都未有定案; 和去年奧運似乎差得遠; 再看看我們的貴賓名單, 就更加打冷震: 國家主席; 總理;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 榮譽主席薩馬蘭奇; 九個國家/地區的元首或皇室人員, 外長; 他們國家地區的奧委會主席和亞奧理事會委員, 各國代表團長... 出了甚麼差池, 其 "大鑊" 程度, 可能在想像之外.
在上課時碰上了自己小學, 現已退休的校長, 老朽早知她是義工, 不過倒不知她也是 VIP protocol 的人.
在問答環節, 有人問: 做義工, 學校要考試點算好...
喂喂, 大會一早講過, 義工在那時間係要全情投入的, 時間也是, 試想想如果貴賓在和你建立信任時, 你就走了去; 那到時如何是好?
我都知好多人有心做義工, 但係好多香港人做義工有個奇怪的想法, 就是 "我是義工, 幫你就人情, 唔幫就道理". 但是, 這似乎欠缺了 "committment" 那一環吧... 老朽自己, 已經決定請假頂晒. 難得的是, 老朽夫人都十分支持, 還問我要請多少假來代老朽, 單挑照顧女王, 好感動呀...!
如之前提過, 老朽受委任的, 是 "貴賓接待" 小組的 leader. 這個組別有近二十個 leader, 和約二百位義工.
與其說是 "leader" 不同說是 "coordinator". 因為我們跟本不是在 "帶領". 和其他 17 個分支義工隊不同, 我們做 "貴賓接待" 的, 像是警察執勤一樣. 前線義工是一對一的, 那就是說, 貴賓來港至離港, 都會是一位義工 (或者最多兩位) 跟足, 似一名管家. 甚麼問題都是由這位義工首當其衝的應付.
至於我們一班 leaders, 唔好以為會有得閒, 其實我們十多人, 就要長駐在 VIP 酒店內 (即 "九龍香記") 的總部, 似係警方的熱線中心的運作, 由一班 leaders 負責統籌. 同時間, 估計會有一百名貴賓在外活動, 他們遇有任何問題時, "管家義工" 就會聯絡我們, 我們就要和全香港有機會接觸到那位貴賓的單位和機構聯絡 "救駕". 即係最多係一人應付十位義工. 不過, 我們都係 team work 的.
貴賓即係貴賓, 多數都係 "大支野", 行程亦唔一定跟他們說過的一樣. 大會上 training 時舉出了去年奧馬一個例子, 就是某國王子來港做頒獎嘉賓, 臨時竟然發老脾唔頒獎... 又有貴賓來港時飲得酩酊大醉, 翌日開會錯過了, 之後 "咩都無做" 就回自己國家, 來香港, 就是吃了一餐飯和飲了好多酒.
當然, 相信只是少數貴賓會咁 "頭痕", 不過看著大會的安排, 都咪話唔心寒... 好似大部分的東西都未有定案; 和去年奧運似乎差得遠; 再看看我們的貴賓名單, 就更加打冷震: 國家主席; 總理; 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 榮譽主席薩馬蘭奇; 九個國家/地區的元首或皇室人員, 外長; 他們國家地區的奧委會主席和亞奧理事會委員, 各國代表團長... 出了甚麼差池, 其 "大鑊" 程度, 可能在想像之外.
在上課時碰上了自己小學, 現已退休的校長, 老朽早知她是義工, 不過倒不知她也是 VIP protocol 的人.
在問答環節, 有人問: 做義工, 學校要考試點算好...
喂喂, 大會一早講過, 義工在那時間係要全情投入的, 時間也是, 試想想如果貴賓在和你建立信任時, 你就走了去; 那到時如何是好?
我都知好多人有心做義工, 但係好多香港人做義工有個奇怪的想法, 就是 "我是義工, 幫你就人情, 唔幫就道理". 但是, 這似乎欠缺了 "committment" 那一環吧... 老朽自己, 已經決定請假頂晒. 難得的是, 老朽夫人都十分支持, 還問我要請多少假來代老朽, 單挑照顧女王, 好感動呀...!
2009年9月12日星期六
打.記.者
遲了三幾更才說這話題.
香港的記者, 是抵打的.
他們可惡地揭露了國家內要人的私隱, 需知道, 他們的動作, 他們的金錢, 很多都是不見得光的. 既然全國的記者都不去碰, 那香港的瞀里記者們去碰, 自然也是碰不得. 這些要人, 我們稱為「身有屎」. 搞「身有屎」的代價, 就是被打一身.
但有時, 事件可能其實不一樣 - 正如一班小朋友在玩, 當中有一個大王, 突然間有另外幾個外來的小朋友想去看他們玩什麼一樣. 原本的大王就會覺得你有侵略性. 於是, 無啦啦打身新來朋友一餐, 飽以老拳.
但偏偏, 其實大王們這樣做, 是相當戇居的.
再用小朋友玩耍的例子, 其實, 新來的朋友, 根本無威脅性, 而且原本的大王和其他小朋友玩的, 很可能根本不是甚麼不良遊戲; 只是大王(或大王的嘍囉們) 太過敏感. 也只是大王, 惡慣了, 有事就 "起鋼".
同樣地, 大王所做的, 本來不一定是壞事; 但係習慣使然, 他們不喜歡別人 "搞" 他們.
因為他們一直來都是關上門做事, 容不下別人看他們打人, 就算本身無問題的事, 他們也是一樣 "不許看"; 君不見幾乎所有意外現場或是事故發生後, 公安武警一來, 不是救人, 是封場?!
好了, 人就被打了, 自以為自圓其說話也說了; 結果, 衰過唔講. 縱是吾輩「保皇派」人士, 亦難以有任何 "幫口" 的說法, 畢竟, 人證物證俱在, 真相不容抵賴.
但總有些自以為是的狒狒 (借了老友黃島主的話), 盲目地落鞋油, 就說這事, 要 "淡化".
聽了之後, 我和太太的反應都一樣, 只是我說了出口, 太太無, 就是: 「淡你老母」
其實, 更喜歡那香港記者問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姜女士的話: 「那麼我是不是應該回烏市自首?」
呢句反話, 比老朽以上的反話, 更加啜核十倍.
香港的記者, 是抵打的.
他們可惡地揭露了國家內要人的私隱, 需知道, 他們的動作, 他們的金錢, 很多都是不見得光的. 既然全國的記者都不去碰, 那香港的瞀里記者們去碰, 自然也是碰不得. 這些要人, 我們稱為「身有屎」. 搞「身有屎」的代價, 就是被打一身.
但有時, 事件可能其實不一樣 - 正如一班小朋友在玩, 當中有一個大王, 突然間有另外幾個外來的小朋友想去看他們玩什麼一樣. 原本的大王就會覺得你有侵略性. 於是, 無啦啦打身新來朋友一餐, 飽以老拳.
但偏偏, 其實大王們這樣做, 是相當戇居的.
再用小朋友玩耍的例子, 其實, 新來的朋友, 根本無威脅性, 而且原本的大王和其他小朋友玩的, 很可能根本不是甚麼不良遊戲; 只是大王(或大王的嘍囉們) 太過敏感. 也只是大王, 惡慣了, 有事就 "起鋼".
同樣地, 大王所做的, 本來不一定是壞事; 但係習慣使然, 他們不喜歡別人 "搞" 他們.
因為他們一直來都是關上門做事, 容不下別人看他們打人, 就算本身無問題的事, 他們也是一樣 "不許看"; 君不見幾乎所有意外現場或是事故發生後, 公安武警一來, 不是救人, 是封場?!
好了, 人就被打了, 自以為自圓其說話也說了; 結果, 衰過唔講. 縱是吾輩「保皇派」人士, 亦難以有任何 "幫口" 的說法, 畢竟, 人證物證俱在, 真相不容抵賴.
但總有些自以為是的狒狒 (借了老友黃島主的話), 盲目地落鞋油, 就說這事, 要 "淡化".
聽了之後, 我和太太的反應都一樣, 只是我說了出口, 太太無, 就是: 「淡你老母」
其實, 更喜歡那香港記者問北京外交部發言人姜女士的話: 「那麼我是不是應該回烏市自首?」
呢句反話, 比老朽以上的反話, 更加啜核十倍.
2009年9月11日星期五
師父退休了...
其實, 不太算是退休, 因為其實他老人家去年已經由 "老闆" 的火線自動退下來, 成為顧問律師.
現在, 他因為秘書早前已被裁掉 (相信係大老闆旨意), 可能感到意興闌珊, 所以便打算轉去另一所律師事務所當個 "半閒顧問".
委實說, 師父在行內老一輩間, 雖不至享負盛名, 但和多數法官, 老牌御用大狀等都是莫逆之交, 並且是老前輩中的笑匠. 老朽當年, 可說是他最後一名徒弟. 自當年後, 他便不再收徒弟 (可能畀我激死, 自此之後封山, 哈哈...)
律師行跟 "師父", 多數不會 "捉住隻手" 教東西, 而且現在的律師行多數不會只跟一位師父學習的, 而是一位名義上的師父, 之後見習律師就會全公司四圍學.
這位師父, 教我的, 反而多數不是法律上的知識. 他會和我一邊抽煙, 一邊談他當年的 "威水史"; 當然抽煙的是他, 不是老朽, 老朽只是尊重他所以不介意. 師父的 "威水史" 不是純為 "晒命", 而是真實的行內會出現的事件和問題, 他會告訴老朽當年如何解決一些古怪 case, 聽埋聽埋, 不少數十年前的大案, 原來都有他的份兒 (當然不是犯案). 而當年跟師父出庭時, 也見過師父和一些甚為出名的大狀或法官有說有笑, 交情甚篤, 這是老朽覺得與有榮焉的事.
更加要緊的, 是師父教了老朽身為律師, 做人的道理. 這些在家中, 確實也有父母指點, 但出來 "行走江湖", 行內古怪人物和規矩, 師父所知甚豐, 他肯傾囊相授, 老朽就的確係相當感恩.
仲更離奇的是, 師父所教, 法律知識不多; 但師父給老朽的, 還有國術武學, 國學和詩詞歌賦, 書法金石等基本知識 (師父這方面造詣頗深; 他的師公是文武雙全, 也是革命抗日將士之一的白眉宗師張禮泉祖師爺); 師父更引見了他一位大狀老友, 也就是現在老朽飲食方面的隱世泰斗級師父.
老朽尚記得, 當年學師近尾聲時, 因為金融風暴, 市況甚差, 現在老朽回巢的公司當時未能留老朽成為律師; 於是師父便四出幫忙, 更為老朽親自送信引薦其他老字號, 使老朽 "順利畢業". 這份恩情, 老朽窮一生之力也還不來.
不過, 可能年紀大了, 有時專注不夠, 又或者係本身已是 "半退休心情", 所以近年來師父的工作,有時間中都會有甩轆的情況, 總會在最尾才發現一些錯漏之類. "不復當年勇" 是他自己也說過的. 既早已是生活無憂, 大概, 慢慢地享受生活, 也是師父 (和師母 :) ) 做對決定的事.
律師 "畢業", 按例須在高院公開庭宣誓; 而宣誓執業的聆訊就是唯一例外可於法庭拍照的時候, 也是少數可由事務律師在高院公開庭披甲發言的時候. 明天又是一次老朽友人 "學師" 卒業之日, 記起當年老朽自己那次, 老朽由師父在庭上讀出 "畢業聲明", 那次大概是師父最後一次披起律師狀袍在高院發言了. 此後那件英國製長袍, 大概都已經在師父家中過其 "退休" 生活. 老朽也希望, 師父在此後都可以做其無風無浪的 "消遙派幫主" 就好了.
現在, 他因為秘書早前已被裁掉 (相信係大老闆旨意), 可能感到意興闌珊, 所以便打算轉去另一所律師事務所當個 "半閒顧問".
委實說, 師父在行內老一輩間, 雖不至享負盛名, 但和多數法官, 老牌御用大狀等都是莫逆之交, 並且是老前輩中的笑匠. 老朽當年, 可說是他最後一名徒弟. 自當年後, 他便不再收徒弟 (可能畀我激死, 自此之後封山, 哈哈...)
律師行跟 "師父", 多數不會 "捉住隻手" 教東西, 而且現在的律師行多數不會只跟一位師父學習的, 而是一位名義上的師父, 之後見習律師就會全公司四圍學.
這位師父, 教我的, 反而多數不是法律上的知識. 他會和我一邊抽煙, 一邊談他當年的 "威水史"; 當然抽煙的是他, 不是老朽, 老朽只是尊重他所以不介意. 師父的 "威水史" 不是純為 "晒命", 而是真實的行內會出現的事件和問題, 他會告訴老朽當年如何解決一些古怪 case, 聽埋聽埋, 不少數十年前的大案, 原來都有他的份兒 (當然不是犯案). 而當年跟師父出庭時, 也見過師父和一些甚為出名的大狀或法官有說有笑, 交情甚篤, 這是老朽覺得與有榮焉的事.
更加要緊的, 是師父教了老朽身為律師, 做人的道理. 這些在家中, 確實也有父母指點, 但出來 "行走江湖", 行內古怪人物和規矩, 師父所知甚豐, 他肯傾囊相授, 老朽就的確係相當感恩.
仲更離奇的是, 師父所教, 法律知識不多; 但師父給老朽的, 還有國術武學, 國學和詩詞歌賦, 書法金石等基本知識 (師父這方面造詣頗深; 他的師公是文武雙全, 也是革命抗日將士之一的白眉宗師張禮泉祖師爺); 師父更引見了他一位大狀老友, 也就是現在老朽飲食方面的隱世泰斗級師父.
老朽尚記得, 當年學師近尾聲時, 因為金融風暴, 市況甚差, 現在老朽回巢的公司當時未能留老朽成為律師; 於是師父便四出幫忙, 更為老朽親自送信引薦其他老字號, 使老朽 "順利畢業". 這份恩情, 老朽窮一生之力也還不來.
不過, 可能年紀大了, 有時專注不夠, 又或者係本身已是 "半退休心情", 所以近年來師父的工作,有時間中都會有甩轆的情況, 總會在最尾才發現一些錯漏之類. "不復當年勇" 是他自己也說過的. 既早已是生活無憂, 大概, 慢慢地享受生活, 也是師父 (和師母 :) ) 做對決定的事.
律師 "畢業", 按例須在高院公開庭宣誓; 而宣誓執業的聆訊就是唯一例外可於法庭拍照的時候, 也是少數可由事務律師在高院公開庭披甲發言的時候. 明天又是一次老朽友人 "學師" 卒業之日, 記起當年老朽自己那次, 老朽由師父在庭上讀出 "畢業聲明", 那次大概是師父最後一次披起律師狀袍在高院發言了. 此後那件英國製長袍, 大概都已經在師父家中過其 "退休" 生活. 老朽也希望, 師父在此後都可以做其無風無浪的 "消遙派幫主" 就好了.
2009年9月8日星期二
醫院啊...
最近有位一向相當壯健的親友工作時在辦公室突然 "碌低", 這位身為公務員的長輩, 當然是被送進某政府醫院.
簡直就是電視劇情, 行將退休, "行消防", 頭痛呆滯兩三天, 之後返工暈倒, 送入醫院後發現腦中有個大瘤, 尚未知道良性惡性.
老朽曾在醫院工作, 所以還認得一些舊同事, 於是有勞照顧; 雖然絕不是有任何特權, 只是某位教授級醫生工餘時 "加把咀" 來會診, 不過心理上, 親友的家人已經覺得好安慰, 而醫護們的態度, "家人說比平時好得多" (老朽覺得都係心理, 因為現在醫院前線同事的態度多數已經很不錯).
不過態度有進步是一回事, 工作上不小心就是另一回事.
想起的是最近接二連三的事故. 有些是被投訴, 但更多的是醫院「主動投案」; 不過坦白就不一定從寬, 不知何解, 每次受靶的不會是出錯的員工, 而一定是管理層. 明明有指引有方向有上堂有監管, 當出事時就要鬧無指引無方向無上堂無監管.
人皆有錯, 當然, 醫護同工們一錯, 真係可以 "累死人", 所以一向 day one 開始的訓練都係三個字:
"要。小。心"
另外又有三個字: "跟。guide。lines"; 仲有三個字: "唔。錯。得"
好喇, 錯了. 仲係錯完又錯.
管理層唔係唔鬧得, 但係, 試問話 "監管不力", 又如何可以 "監管有力" 呢? 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屬於 "唔炒得" 之輩, 那有何懲罰可言? 管理當局, 最多都應該只落得個 "人手不足, 肥上瘦下" ; 但人所共知, 政府的醫護人員工作相當辛苦, 人工較高也合理; 他們也要由專業去管理的, 所以要內部升人, 如果升上去, 人工不加的話, 誰願意當這吃力不討好的勞什子管理工作?
不錯, 部分管理人員的薪酬, 確是過高, 減他們一成人工, 大概可以每兩位養多一位前線員工; 假設有一百名這樣的 "高層" 的話, 那全香港就可以多養五十位前線員工, 分佈四十四間醫院, 每間多一位也不夠, 杯水車薪, 又 "做得o的乜?"
政府, 一係請多o的人; 請唔到的話, 唔該前線同事, 醒少少先啦... 呢幾次無死人, 或者死因唔關事, 唔係次次咁 "不幸中大幸" o架大佬!! ><"
簡直就是電視劇情, 行將退休, "行消防", 頭痛呆滯兩三天, 之後返工暈倒, 送入醫院後發現腦中有個大瘤, 尚未知道良性惡性.
老朽曾在醫院工作, 所以還認得一些舊同事, 於是有勞照顧; 雖然絕不是有任何特權, 只是某位教授級醫生工餘時 "加把咀" 來會診, 不過心理上, 親友的家人已經覺得好安慰, 而醫護們的態度, "家人說比平時好得多" (老朽覺得都係心理, 因為現在醫院前線同事的態度多數已經很不錯).
不過態度有進步是一回事, 工作上不小心就是另一回事.
想起的是最近接二連三的事故. 有些是被投訴, 但更多的是醫院「主動投案」; 不過坦白就不一定從寬, 不知何解, 每次受靶的不會是出錯的員工, 而一定是管理層. 明明有指引有方向有上堂有監管, 當出事時就要鬧無指引無方向無上堂無監管.
人皆有錯, 當然, 醫護同工們一錯, 真係可以 "累死人", 所以一向 day one 開始的訓練都係三個字:
"要。小。心"
另外又有三個字: "跟。guide。lines"; 仲有三個字: "唔。錯。得"
好喇, 錯了. 仲係錯完又錯.
管理層唔係唔鬧得, 但係, 試問話 "監管不力", 又如何可以 "監管有力" 呢? 大部分醫護人員都屬於 "唔炒得" 之輩, 那有何懲罰可言? 管理當局, 最多都應該只落得個 "人手不足, 肥上瘦下" ; 但人所共知, 政府的醫護人員工作相當辛苦, 人工較高也合理; 他們也要由專業去管理的, 所以要內部升人, 如果升上去, 人工不加的話, 誰願意當這吃力不討好的勞什子管理工作?
不錯, 部分管理人員的薪酬, 確是過高, 減他們一成人工, 大概可以每兩位養多一位前線員工; 假設有一百名這樣的 "高層" 的話, 那全香港就可以多養五十位前線員工, 分佈四十四間醫院, 每間多一位也不夠, 杯水車薪, 又 "做得o的乜?"
政府, 一係請多o的人; 請唔到的話, 唔該前線同事, 醒少少先啦... 呢幾次無死人, 或者死因唔關事, 唔係次次咁 "不幸中大幸" o架大佬!! ><"
2009年9月5日星期六
新一期自煮行動
又到老朽發功 (其實係發癲) 的時間... 繼續是一些夏季菜式, 而當中有些也是由 "特級校對" 先生的《食經》中取得靈感而再改變的.
在 facebook 的友人可能已經見過這些相, 不過製法就在此才大約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來個稍稍多工夫的菜式 - 七彩芝麻雞
老朽小時候在中環一間小館食過此菜, 其實所謂 "工夫" 只是少少 - 半隻鮮雞 (不鮮的話肉比較易散, 不能成 "絲")醃好後蒸熟 (十多分鐘已經好 ok 了) 後拆肉成絲, 甘荀及西芹又切絲, 另可到上海店買些已發海蜇皮切絲 (我自己發海蜇唔叻哦) 所有東東撈起後用少少芝麻醬 (日式都得!), 少少白醋撈一輪, 灑上炒芝麻, 放涼就可以了.
另一味就真正是用時間心機的 - 瓊龍吞珠
此道菜是由國金軒的得獎菜中演變出來的. 可以說是一個 "簡單版", 將新鮮虎蝦去大大半殼後, 慢慢用鎚 "耷" 扁至一張厚的紙一樣的單薄, 中間不斷的用生粉防止蝦身起膠貼實, 再釀入自己喜歡的料子 (以對味為要, 我用了冬菰和帶子切細粒), 將已釀好的蝦 "摺起"成球型, 有需要的話加支牙籤定型, 蒸熟後另起鍋細火慢推, 整返個蛋白芡上面, 想勁有型的話中間放入少少無糖燕窩, 矜貴晒!
再來兩味簡單到同唔煮無咩分別的菜. 非常適合夏天或熱熱地時做, 因為不用在廚房太耐嘛!
看起來好似好大堆頭, 其實只係需要作料新鮮就可以了. 一個砂鍋, 用少少油 (最好用買雞時問雞販取多一點點雞油) 爆香薑和比較大量的蔥 (多點蔥白仲正!)後, 放入雞件 (請雞販斬好也可, 因此菜式不怕卸油 [即袁枚《隨園食單》中所謂 「忌走油」, 他意思不是就廣東話中的 "走(泡)油"]), 將蔥反過來覆蓋雞上, 使雞皮可以接觸砂鍋底出油出汁. 此時才加少少鹽, 蓋上蓋, 三數分鐘後應該聽到 "啪啪聲", 並見到白煙, 已經可以熄火了; 留待蓋上多三五分鐘左右, 讓砂鍋熱力 (所以一定要用砂鍋或瓦鍋/罉) "煏" 熟, 雞才會滑, 一遲關火, 保證o的雞「一.定.鞋」! 所以此菜名為 "生煏蔥油雞".
老朽計過, 由用雞油起鍋開始做到食得, 只是十五分鐘! 仲有時間同場加映, 將用剩雞油來炒白菜!
此物看起來和做起來都係極極極簡單, 名就好好聽 - 冰糖燉冬瓜
其實之就係冬瓜頂挖開, 加入冰糖 (《食經》謂一斤瓜兌一兩半糖, 老朽也覺太甜了少少), 上蓋 (原作係要找回冬瓜另一端頂, 我想比較難, 或者用另一個細煲蓋已可); 細火隔水燉兩小時, 真係 "leave it alone", 之後不用說, 飲得食得!
半小時後, 二斤冬瓜變成這樣:
兩個人 KO 了, 真係估不到可以一次過食得完...
不過今晚最最最新的自煮行動少少失敗, 下次再寫...
在 facebook 的友人可能已經見過這些相, 不過製法就在此才大約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來個稍稍多工夫的菜式 - 七彩芝麻雞
老朽小時候在中環一間小館食過此菜, 其實所謂 "工夫" 只是少少 - 半隻鮮雞 (不鮮的話肉比較易散, 不能成 "絲")醃好後蒸熟 (十多分鐘已經好 ok 了) 後拆肉成絲, 甘荀及西芹又切絲, 另可到上海店買些已發海蜇皮切絲 (我自己發海蜇唔叻哦) 所有東東撈起後用少少芝麻醬 (日式都得!), 少少白醋撈一輪, 灑上炒芝麻, 放涼就可以了.
另一味就真正是用時間心機的 - 瓊龍吞珠
此道菜是由國金軒的得獎菜中演變出來的. 可以說是一個 "簡單版", 將新鮮虎蝦去大大半殼後, 慢慢用鎚 "耷" 扁至一張厚的紙一樣的單薄, 中間不斷的用生粉防止蝦身起膠貼實, 再釀入自己喜歡的料子 (以對味為要, 我用了冬菰和帶子切細粒), 將已釀好的蝦 "摺起"成球型, 有需要的話加支牙籤定型, 蒸熟後另起鍋細火慢推, 整返個蛋白芡上面, 想勁有型的話中間放入少少無糖燕窩, 矜貴晒!
再來兩味簡單到同唔煮無咩分別的菜. 非常適合夏天或熱熱地時做, 因為不用在廚房太耐嘛!
看起來好似好大堆頭, 其實只係需要作料新鮮就可以了. 一個砂鍋, 用少少油 (最好用買雞時問雞販取多一點點雞油) 爆香薑和比較大量的蔥 (多點蔥白仲正!)後, 放入雞件 (請雞販斬好也可, 因此菜式不怕卸油 [即袁枚《隨園食單》中所謂 「忌走油」, 他意思不是就廣東話中的 "走(泡)油"]), 將蔥反過來覆蓋雞上, 使雞皮可以接觸砂鍋底出油出汁. 此時才加少少鹽, 蓋上蓋, 三數分鐘後應該聽到 "啪啪聲", 並見到白煙, 已經可以熄火了; 留待蓋上多三五分鐘左右, 讓砂鍋熱力 (所以一定要用砂鍋或瓦鍋/罉) "煏" 熟, 雞才會滑, 一遲關火, 保證o的雞「一.定.鞋」! 所以此菜名為 "生煏蔥油雞".
老朽計過, 由用雞油起鍋開始做到食得, 只是十五分鐘! 仲有時間同場加映, 將用剩雞油來炒白菜!
此物看起來和做起來都係極極極簡單, 名就好好聽 - 冰糖燉冬瓜
其實之就係冬瓜頂挖開, 加入冰糖 (《食經》謂一斤瓜兌一兩半糖, 老朽也覺太甜了少少), 上蓋 (原作係要找回冬瓜另一端頂, 我想比較難, 或者用另一個細煲蓋已可); 細火隔水燉兩小時, 真係 "leave it alone", 之後不用說, 飲得食得!
半小時後, 二斤冬瓜變成這樣:
兩個人 KO 了, 真係估不到可以一次過食得完...
不過今晚最最最新的自煮行動少少失敗, 下次再寫...
東。亞。運 百日倒數。。。
今次真係有少少 "大檸樂" 的感覺.
訓練未完, 場地未鋪, 器材唔夠, 人手不足, 資金未到, 網絡混亂...
身為東亞運 "義工領袖", 到時真係「走在地獄最前線」, 但係我帶幾多人未知, 我連我 team 兄弟係咩樣都未知, 要 lead 住邊個國家又未知, 真係唔敢話畀人知我係今次義工 section 的內部知情人士 - 因為, 不只老朽, 大部分委員們和領袖們也是一樣, 「四面雲山誰作主, 一頭霧水不知蹤」.
當然, 先不說老朽身為中間的半知情人士, 就算是作為普通一個義工領袖, 到時臨場, 一樣是責無旁貸, 即使當真走在地獄最前線, 也要自己和兄弟 (&姊妹) 們執生; 不然的話, 本身已經 "領o野" 的一個運動會可能真的 "衰多幾錢重".
然而, 話得說回來, 總覺得, 像搞 event 一樣, 門面工夫做足, 態度上夠誠懇, 加加埋埋, 拉拉雜雜的, 外賓的印象也不會太差吧? (just in case 你未知, 老朽的崗位為「接待及聯絡 - 貴賓接待」; 因此已收到通知要做張機場禁區通行證了)
唔... 今次會唔會其實係 "hea 做" 呢o下...
訓練未完, 場地未鋪, 器材唔夠, 人手不足, 資金未到, 網絡混亂...
身為東亞運 "義工領袖", 到時真係「走在地獄最前線」, 但係我帶幾多人未知, 我連我 team 兄弟係咩樣都未知, 要 lead 住邊個國家又未知, 真係唔敢話畀人知我係今次義工 section 的內部知情人士 - 因為, 不只老朽, 大部分委員們和領袖們也是一樣, 「四面雲山誰作主, 一頭霧水不知蹤」.
當然, 先不說老朽身為中間的半知情人士, 就算是作為普通一個義工領袖, 到時臨場, 一樣是責無旁貸, 即使當真走在地獄最前線, 也要自己和兄弟 (&姊妹) 們執生; 不然的話, 本身已經 "領o野" 的一個運動會可能真的 "衰多幾錢重".
然而, 話得說回來, 總覺得, 像搞 event 一樣, 門面工夫做足, 態度上夠誠懇, 加加埋埋, 拉拉雜雜的, 外賓的印象也不會太差吧? (just in case 你未知, 老朽的崗位為「接待及聯絡 - 貴賓接待」; 因此已收到通知要做張機場禁區通行證了)
唔... 今次會唔會其實係 "hea 做" 呢o下...
2009年9月3日星期四
影到頭髮也白了...
早陣子參加了某影會的非公開 function, 一位近數月來頗 hit 的小 model (又不算是o靚模) 指定了數位攝影發燒友影她的彩妝, 指定影師, 是因為不想出了些 "趕客" 的相, 也可以杜絕一些別有用心的影相佬; 老朽不是影得有甚麼好, 卻大概因為是那位 model 的朋友所以獲邀. 最後更加錢邀請了一位化妝的高手小杏子幫忙化一個更襯 model 朋友的妝. 同場當然還有數位影得相當不錯的攝影師在不同的 session 舉機. 可惜時間所限, 未能跟各位師兄有更深入的交流. 想學o野都無辦法.
唔太敢出相, 因為真的無信心可以做得好; 但既然是 model 指定的, 那又要硬著頭皮試試. 但又想, 其他的大師在此, 我這些不知名師弟急來幹嘛?
看到 solo 細妹最近一張人像相, 是一楨極有創意的照片, 拍得好, 後製也真真不賴, 連用的小道具也和環境相輔相承. 再早前又看到美國榮休大師 Adams 數十年前的 rising moon, 捕捉到那六十年才一遇的山間升月. 還有黃貴權醫生影的逆光樹林相. 還有日本大師魚住誠一的人像廣告. 每每見到大師的作品 (甚至係拍 solo 那位大師兄的相), 讚嘆之餘, 不禁在想, 我何時才可以拍到一張像樣的相片啊!?!? 或者, 起碼像家父一樣, 有一兩張拎出來 "打龍" 都不會失禮的作品呢?
又參加另一 function, 見到多位發燒友; 當中, 有好幾位是 "叔叔級" 的影友. 委實說, 他們的相片, 在老朽看來, 稍為 "一般"; 不見得比老朽的高出多少班. 但交談下, 老朽也覺得, 他們不是 "齋玩玩o下" 的影友. 他們也好希望可以拍到好的相片.
望著他們, 老朽一時間發白日夢, 就是在想, 到死那天, 老朽會有一張自己真正滿意的相嗎? 還是像他們一樣, 到頭髮也白了, 尚在浮浮沉沉, 影不出甚麼佳作來?
這感覺, 間中都會出現, 就像見到自己最愛的人一樣, 永遠都覺得相逢恨晚, 一邊不住的恨自己為何不早點見到人家, 總覺得愛得太遲; 但另一方面又禁不住的繼續為這愛人沉淪下去 -- 難道, 就因為遲了, 就寧願不愛, 寧願放棄?
老朽, 的確有一些剎那, 有這個想法.
就只差在, 會不會有一個 moment, 老朽癲到一下子歇斯底里地, 將相機拋出窗外算了.
唔太敢出相, 因為真的無信心可以做得好; 但既然是 model 指定的, 那又要硬著頭皮試試. 但又想, 其他的大師在此, 我這些不知名師弟急來幹嘛?
看到 solo 細妹最近一張人像相, 是一楨極有創意的照片, 拍得好, 後製也真真不賴, 連用的小道具也和環境相輔相承. 再早前又看到美國榮休大師 Adams 數十年前的 rising moon, 捕捉到那六十年才一遇的山間升月. 還有黃貴權醫生影的逆光樹林相. 還有日本大師魚住誠一的人像廣告. 每每見到大師的作品 (甚至係拍 solo 那位大師兄的相), 讚嘆之餘, 不禁在想, 我何時才可以拍到一張像樣的相片啊!?!? 或者, 起碼像家父一樣, 有一兩張拎出來 "打龍" 都不會失禮的作品呢?
又參加另一 function, 見到多位發燒友; 當中, 有好幾位是 "叔叔級" 的影友. 委實說, 他們的相片, 在老朽看來, 稍為 "一般"; 不見得比老朽的高出多少班. 但交談下, 老朽也覺得, 他們不是 "齋玩玩o下" 的影友. 他們也好希望可以拍到好的相片.
望著他們, 老朽一時間發白日夢, 就是在想, 到死那天, 老朽會有一張自己真正滿意的相嗎? 還是像他們一樣, 到頭髮也白了, 尚在浮浮沉沉, 影不出甚麼佳作來?
這感覺, 間中都會出現, 就像見到自己最愛的人一樣, 永遠都覺得相逢恨晚, 一邊不住的恨自己為何不早點見到人家, 總覺得愛得太遲; 但另一方面又禁不住的繼續為這愛人沉淪下去 -- 難道, 就因為遲了, 就寧願不愛, 寧願放棄?
老朽, 的確有一些剎那, 有這個想法.
就只差在, 會不會有一個 moment, 老朽癲到一下子歇斯底里地, 將相機拋出窗外算了.
2009年9月2日星期三
出街食 II ... 西餐
講完中菜, 講返西式. 不過不是說和璐大師去的九龍富豪酒店 Zeffirino, 有關詳請可以去佢的 blog.
早兩星期去紅磡證婚, 大熱天時仲幫埋手影相 (係呀, 老朽會幫證婚的較熟朋友影埋相的, 希望在有限的時間下多點學習嘛); 不過無留下飲宴, 初時想去食已經幾個月無吃過的 "時新" 港式漢堡; 不過在黃埔新天地見到經過一兩次都無入去的西餐廳 O'Carol. 是晚見人少少, 就一支公入去試一下.
老朽只可以說, 此店又係奇店一間; 生蠔出色, 燒黑豚真的恰到好處, 尚餘一點點的粉紅色在正中 (因黑豚除薄燒外不應燒至全熟, 否則極鞋口, 況且日本黑豚是英國 "豬王" berkshire 的近親, 衛生程度高, 7-8 成熟已夠). 肉感和口味俱係上等, 是夜可見其真章.
原本不準備飲酒, 但經理 Fandy 兄見老朽一支公又影相但係又成套西裝, 好奇下走過來和老朽傾偈, 還請了老朽飲一杯他們揀來配蠔的白酒, 就是最普通的法國地方餐酒 (vin de pays) 級數, 叫做 "muskat sec"; 一灌下去, 和生蠔合拍得要命; 直頭係將蠔內的鮮味, 海水味和 creamy 的質感一層層的帶出... 呀, 不是帶, 直頭係 "迫" 出來, 那種澎湃的感覺因為比預期中高出幾班而更加明顯. 呢支「普通料」, 間直係癡癡地的!! Fandy 本身也是愛吃之人, 自己也倒了一杯酒, 竟然就係咁和老朽傾了成晚, 還約了下次老朽經過時致電, 他會著廚房泡製傳統的南法菜式紅燉原盅鴨!
早兩星期去紅磡證婚, 大熱天時仲幫埋手影相 (係呀, 老朽會幫證婚的較熟朋友影埋相的, 希望在有限的時間下多點學習嘛); 不過無留下飲宴, 初時想去食已經幾個月無吃過的 "時新" 港式漢堡; 不過在黃埔新天地見到經過一兩次都無入去的西餐廳 O'Carol. 是晚見人少少, 就一支公入去試一下.
老朽只可以說, 此店又係奇店一間; 生蠔出色, 燒黑豚真的恰到好處, 尚餘一點點的粉紅色在正中 (因黑豚除薄燒外不應燒至全熟, 否則極鞋口, 況且日本黑豚是英國 "豬王" berkshire 的近親, 衛生程度高, 7-8 成熟已夠). 肉感和口味俱係上等, 是夜可見其真章.
原本不準備飲酒, 但經理 Fandy 兄見老朽一支公又影相但係又成套西裝, 好奇下走過來和老朽傾偈, 還請了老朽飲一杯他們揀來配蠔的白酒, 就是最普通的法國地方餐酒 (vin de pays) 級數, 叫做 "muskat sec"; 一灌下去, 和生蠔合拍得要命; 直頭係將蠔內的鮮味, 海水味和 creamy 的質感一層層的帶出... 呀, 不是帶, 直頭係 "迫" 出來, 那種澎湃的感覺因為比預期中高出幾班而更加明顯. 呢支「普通料」, 間直係癡癡地的!! Fandy 本身也是愛吃之人, 自己也倒了一杯酒, 竟然就係咁和老朽傾了成晚, 還約了下次老朽經過時致電, 他會著廚房泡製傳統的南法菜式紅燉原盅鴨!
2009年9月1日星期二
出街食 I ... (又係) 潮菜
呢幾天都係煩公司事, 話煩, 又不是絕頂煩, 硬係 "厭厭悶悶" 咁樣.
人和人, 就是扣扣相連著, 不論是好與壞的事, 總不可能只是一個人在開心或不開心, 這兩天公司不只老朽, 其他人也有著不同的事, 於是大家都安安靜靜地工作, 但倒過來說, 公司就變得了無生氣.
講住咁多先, 醒起近來都無點講o下食. 一次過長少少, 講兩間潮式先! 轉頭整多間西餐!
老朽為食, 跟了不少前輩學習飲食的藝術; 而潮菜則是跟當時在醫院工作認識的高醫生學習的; 雖然現在與高醫生相見機會不多, 但見到面時總會談起食潮州菜, 傾個不亦樂乎.
久違了上環皇后街的曾記粿品. 某星期六下午, 掛念得要緊, 由中環飛的士去食.
和曾老太談起, 總是說現在賣你幾個大洋的粿, 或者廿元的炒糕, 生意難做, 不過又樂於在此 "打躉", 每天早上見見街坊, 又或者和我這類失驚無神出現的食客傾談; 好快又下午三四時, 便又自己回家先做飯, 等兒媳7時收工回家吃.
其實我都不知道她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曾老太, 只是潮州話中大家都管她叫 "阿-ng" (即阿姨之類) 我又跟著叫, 次次如是. 見她其實好好傾, 而且真心希望粿品可以 "發揚光大"; 和家人一起做正宗的粿. 她說, 他們鄉的正宗粿品應該不會用澄麵, 只用粘米粉, 但容易煎散; 坊間加入澄麵去 "成形" 的不算老大哥云云 (講緊九龍城各大店). (雖然老朽有保留, 因為我記憶中應該是部份潮州鄉下是有用澄麵, 有些就不用的) 講到肉緊處, 和身為 "東莞仔" 的老朽傾到成段都係潮州話, 老朽只聽得一半左右 (因有世叔伯教過少少), r 晒頭...
姑勿論如何, 他們的粿品在香港可謂首屈一指, 而來幫襯的好多都係 "架己冷", 成間皇后街熟食中心的角落, "潮語" 滿天飛. 他們由一件件的鹹甜粿 (還有限量的荀果和紅豆粿!); 到人人愛吃的炒糕粿 (加了甜豉油, 蛋和韭菜) 也有 (潮州話為 "叉個 gwei"), 也有以前是窮人 "專用" 的粿什 (湯類, 加入豬肚和豬腩肉). 好吃到唔停得口; 老朽那天下午, 一個人食了差不多兩個人份量的粘米粉...
次次來都要食的炒糕粿
粿什, 有人叫作 "粿汁"
一層層竹笪疊起的就是一件件不同餡料的粿
除了曾記和上次夫人生日去食的百樂外, 老朽還有一店是念念不忘的, 就是現在搬了去銅鑼灣廣場的潮州村.
當年太太娘家在天后, 多次送人回家後去幫襯. 為的就是他們的鹵水鵝肝和鵝腸. 因為自從九龍城澄海老四過度 expand "打回原形" 後, 香港已無潮州店會用新鮮的鵝腸了. 但他們雖然已將鵝腸去掉了一半肥膏, 但還吃得出那鮮腸的彈性, 而且鵝肝是低溫鹵水浸熟, 是極度嫩滑的小吃 (有人覺得太軟身, 但這才是製肝的精妙之處).
天后一店, 火燒旺地, 於是他們搬去灣仔; 人稱發哥的陳老闆當時韜光養晦, 屈在小店內, 慢慢地多了客人後, 再搬到現時的銅鑼灣.
隔了整年無來幫襯, 發哥當然未必認得老朽; 不過就因為上兩星期老朽太早來訪, 鮮肝未及浸起而撲空, 就係咁樣, 老朽和發哥又再攀談起來. 他應承我下次來訪時早點致電, 定必親自浸一副起沙鵝肝給老朽. 隔一星期致電再訪, 果然見陳老闆在鹵水檔中起勢搞一輪, 將鵝片, 鵝肝和鵝腸傾入盒中作外賣.
老朽夫人是夜外出, 故老朽便和女王 "相依為命" 一晚咁多, 買了麵包, 將鵝肝放面吃... 正到暈... 絕不比法國的 rougie 差!
蠔烙 (潮州話 "餓-肋") 與沙茶牛河, 炒得算 ok, 但未係經典
鹵水三寶
不過有樣o野, 就係傳統正式 "潮水" (潮州鹵水膽) 應該較鹹, 可能為遷就香港人, 故此處水膽已經較淡, 有點可惜不是那 "古早味". 是為不足, 下次要找找老朽另一位前輩推介的 "汕頭榮興" 試試看.
人和人, 就是扣扣相連著, 不論是好與壞的事, 總不可能只是一個人在開心或不開心, 這兩天公司不只老朽, 其他人也有著不同的事, 於是大家都安安靜靜地工作, 但倒過來說, 公司就變得了無生氣.
講住咁多先, 醒起近來都無點講o下食. 一次過長少少, 講兩間潮式先! 轉頭整多間西餐!
老朽為食, 跟了不少前輩學習飲食的藝術; 而潮菜則是跟當時在醫院工作認識的高醫生學習的; 雖然現在與高醫生相見機會不多, 但見到面時總會談起食潮州菜, 傾個不亦樂乎.
久違了上環皇后街的曾記粿品. 某星期六下午, 掛念得要緊, 由中環飛的士去食.
和曾老太談起, 總是說現在賣你幾個大洋的粿, 或者廿元的炒糕, 生意難做, 不過又樂於在此 "打躉", 每天早上見見街坊, 又或者和我這類失驚無神出現的食客傾談; 好快又下午三四時, 便又自己回家先做飯, 等兒媳7時收工回家吃.
其實我都不知道她是否就是傳說中的曾老太, 只是潮州話中大家都管她叫 "阿-ng" (即阿姨之類) 我又跟著叫, 次次如是. 見她其實好好傾, 而且真心希望粿品可以 "發揚光大"; 和家人一起做正宗的粿. 她說, 他們鄉的正宗粿品應該不會用澄麵, 只用粘米粉, 但容易煎散; 坊間加入澄麵去 "成形" 的不算老大哥云云 (講緊九龍城各大店). (雖然老朽有保留, 因為我記憶中應該是部份潮州鄉下是有用澄麵, 有些就不用的) 講到肉緊處, 和身為 "東莞仔" 的老朽傾到成段都係潮州話, 老朽只聽得一半左右 (因有世叔伯教過少少), r 晒頭...
姑勿論如何, 他們的粿品在香港可謂首屈一指, 而來幫襯的好多都係 "架己冷", 成間皇后街熟食中心的角落, "潮語" 滿天飛. 他們由一件件的鹹甜粿 (還有限量的荀果和紅豆粿!); 到人人愛吃的炒糕粿 (加了甜豉油, 蛋和韭菜) 也有 (潮州話為 "叉個 gwei"), 也有以前是窮人 "專用" 的粿什 (湯類, 加入豬肚和豬腩肉). 好吃到唔停得口; 老朽那天下午, 一個人食了差不多兩個人份量的粘米粉...
次次來都要食的炒糕粿
粿什, 有人叫作 "粿汁"
一層層竹笪疊起的就是一件件不同餡料的粿
除了曾記和上次夫人生日去食的百樂外, 老朽還有一店是念念不忘的, 就是現在搬了去銅鑼灣廣場的潮州村.
當年太太娘家在天后, 多次送人回家後去幫襯. 為的就是他們的鹵水鵝肝和鵝腸. 因為自從九龍城澄海老四過度 expand "打回原形" 後, 香港已無潮州店會用新鮮的鵝腸了. 但他們雖然已將鵝腸去掉了一半肥膏, 但還吃得出那鮮腸的彈性, 而且鵝肝是低溫鹵水浸熟, 是極度嫩滑的小吃 (有人覺得太軟身, 但這才是製肝的精妙之處).
天后一店, 火燒旺地, 於是他們搬去灣仔; 人稱發哥的陳老闆當時韜光養晦, 屈在小店內, 慢慢地多了客人後, 再搬到現時的銅鑼灣.
隔了整年無來幫襯, 發哥當然未必認得老朽; 不過就因為上兩星期老朽太早來訪, 鮮肝未及浸起而撲空, 就係咁樣, 老朽和發哥又再攀談起來. 他應承我下次來訪時早點致電, 定必親自浸一副起沙鵝肝給老朽. 隔一星期致電再訪, 果然見陳老闆在鹵水檔中起勢搞一輪, 將鵝片, 鵝肝和鵝腸傾入盒中作外賣.
老朽夫人是夜外出, 故老朽便和女王 "相依為命" 一晚咁多, 買了麵包, 將鵝肝放面吃... 正到暈... 絕不比法國的 rougie 差!
蠔烙 (潮州話 "餓-肋") 與沙茶牛河, 炒得算 ok, 但未係經典
鹵水三寶
不過有樣o野, 就係傳統正式 "潮水" (潮州鹵水膽) 應該較鹹, 可能為遷就香港人, 故此處水膽已經較淡, 有點可惜不是那 "古早味". 是為不足, 下次要找找老朽另一位前輩推介的 "汕頭榮興" 試試看.
訂閱:
文章 (Atom)